主办:中国评论通讯社
首页|头条|焦点|大陆|台湾|港澳|国际|美国|两岸|华人|经济|财经|军情|社会
人物|文萃|图片|文化|娱乐|评论|社评|快评|观察|专论|网评|外电|智库|智囊
专题|专访|专页|周边|诗词|出版|编译|网书|数据|动态|电讯|名家|记者|简介
   2025年2月18日 星期二
设为首页】【加入最爱】【中评邮箱
您的位置:首页 ->> 中评军情网 ->> 军事热图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直击中国空军航空兵某旅驾“战鹰”翱翔九天
http://www.CRNTT.com   2019-02-11 16:48:57


 
  该型战机为什么能够这么快形成战斗力?采访中,飞行大队大队长何凯向记者讲述了一次夜间训练——

  暗夜茫茫,能见度很低,视线所及只有月亮和加油吊舱光源,加油锥套在强风中不停抖动。何凯操纵战机逐渐接近,不断修正偏差、稳定诸元,战机受油管与加油锥套准确对接。而此时,他们刚刚改装飞行还不到1个月。

  “作为空军首个走出国门开展中外联合训练的航空兵部队,我们改装伊始,就坚持按战斗力标准开展训练。”张家魁说,“比装备更重要的是思维理念,只要为打仗而飞,就能飞出强大的战斗力。”

  采访仍在继续。虽然此时记者看不到蓝天上激烈的鏖战,但在指挥控制室,我们感受到了空战对抗的惊心动魄。

  实时显示屏上,4架战机正在进行作战背景下二对二红蓝对抗空战训练。

  双方从中远距杀到近距,气氛更加紧张。近距空战被形容为“电话亭里的匕首战”,攻防态势变化更加复杂迅猛。通过显示屏,记者看到双方时而佯攻,时而机动摆脱,时而咬尾缠斗。

  战斗不止在空天。

  在另一个交战空域,对地突防突击训练同步展开,副旅长王晓东驾驶战机突破层层拦截,对地面目标进行模拟攻击。指挥控制室里各个作战席位上,键盘敲击声此起彼伏。

  时至下午,第一轮训练结束,一架架战鹰稳稳着陆。战机轮胎与跑道接触摩擦,一个个半圆的烟迹旋出,如骑兵挥舞的弯刀。记者看到,走下战机的飞行员衣服上,大载荷的飞行动作使抗负荷服的背带在肩背和手臂上勒出一道道深深的沟痕。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
首页 | 港澳新闻 | 国际时事 | 两岸专区 | 军事聚焦 | 评论世界 | 财经视角 | 文萃大观 | 中评电讯 | 时事专题
关于我们 | 中评动态 | 招聘人才 | 联系方式 | 链接方式 | 中评律师 | 验证记者证 | 免责条款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国评论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