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评论通讯社
首页|头条|焦点|大陆|台湾|港澳|国际|美国|两岸|华人|经济|财经|军情|社会
人物|文萃|图片|文化|娱乐|评论|社评|快评|观察|专论|网评|外电|智库|智囊
专题|专访|专页|周边|诗词|出版|编译|网书|数据|动态|电讯|名家|记者|简介
   2025年2月25日 星期二
设为首页】【加入最爱】【中评邮箱
您的位置:首页 ->> 全国人大、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 ->> 两会人物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温家宝践行“尊严之诺”
http://www.CRNTT.com   2010-03-15 11:16:35


 
  进村庄访社区问政于民 

  一个为民服务的政府,就应该倾听群众的呼声,应该知道群众在想什么、有什么困难。 

  亲民,不仅仅是温家宝的人格魅力,亦是其执政理念。听民声、察民意、聚民智。每当遇到重大的决策问题,温家宝都要反覆地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出台前,他数次召开座谈会征求意见,还带着政府工作报告的意见征集稿走进社区,走进农家小院。 

  河北偏桥村村民苏洪喜是温家宝的老朋友。温家宝曾两次来到这个村庄。2010年1月30日,温家宝第三次来到这里。这次,他带着《政府工作报告(征求意见稿)》。在农户家中召开座谈会征求意见,这是第一次。 

  在苏洪喜的家中,温家宝向乡亲们介绍了政府的三农工作,恳请乡亲们对政府工作提意见。 

  回到北京,温家宝又走进朝阳区麦子店街道枣营北里社区服务中心。“对政府工作最有权利评价的是人民。政府工作做得好坏,群众心里有数。”在简单回顾2009年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平凡历程后,温家宝说:“我希望听听大家的意见。你们关心的问题都不是小事情,都是政府应该关注和解决的事情。你们可以问我问题,希望政府工作报告把什么问题写清楚,希望政府制定什么政策,还有什么困难,都可以畅所欲言。” 

  在3个多小时里,13位群众面对总理,坦诚直言。温家宝认真记录大家的建议,并不时就有关问题作出回应。 

  他最后说:“今天会开得很好,听到了那么多的意见。大家谈的虽然是身边的事情,但是对于修改《政府工作报告》、改进政府工作都很有帮助。一个为民服务的政府,就应该倾听群众的呼声,应该知道群众在想什么、有什么困难。” 

  3月5日,温家宝将这些民智民意带进了人民大会堂。他说,一年来,政府自身改革和建设取得新进展。为应对各种困难,我们特别注意发扬民主、倾听基层群众意见,重视维护群众利益。……要深入推进政务公开,完善各类公开办事制度和行政复议制度,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政府、监督政府,同时充分发挥新闻舆论的监督作用,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我深深爱着我的国家,没有一片土地让我这样深情和激动,没有一条河流让我这样沉思和起伏。”他这样表白。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他这样明志。 

  只为了这样一个承诺:让人民生活得更有尊严。 

  这片土地上的每个人都为之动容。因为这亦是每个人共同的期待与追求。 

  总理心声 

  2007年记者见面会 

  解决民生问题还要让人民生活得快乐和幸福。这就要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在社会推进公平与正义。记者也许问,什么叫快乐?我可以借用艾青诗人的一句话:“去问开化的大地,去问解冻的河流。” 

  就是要创造一种条件,让人民监督和批评政府;就是要在平等、公正和自由的环境下,让每一个人都得到全面的发展;就是要充分发挥人的创造精神和独立思维的能力。 

  2008年记者见面会 

  公平正义就是要尊重每一个人,维护每一个人的合法权益,在自由平等的条件下,为每一个人创造全面发展的机会。如果说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是政府的天职,那么推动社会公平正义就是政府的良心。 

  朋友们,我想对你们说:为了国家的富强,为了社会的公平正义,为了让人们幸福快乐地过得更好,为了让孩子们上好学,为了使我们的民族在世界赢得应有的尊严,我愿献出我的全部心血和精力。 

  要使政府的工作在阳光下运行,这就需要公开、透明。只有政府瞭解基层和群众的情况,它才能够进步;也只有人民瞭解政府行为的真实情况,人民才能给政府以有力的支持和合理的批评。 

  我和我在座的同事们都懂得一个道理:只有把人民放在心上,人民才能让你坐在台上。 

  2009年记者见面会 

  只有信心才能产生勇气和力量,只有勇气和力量才能战胜困难。莫道今年春将尽,明年春色倍还人。 

  我们已经准备了应对更大困难的方案,并且储备了充足的“弹药”,随时都可以提出新的刺激经济的政策。 

  我们把巨额资金借给美国,当然关心我们资产的安全。说句老实话,我确实有些担心。 

  我们懂得一个道理,那就是取火莫若取燧,汲水莫若凿井,就是说你想得到水不如自己去凿井。因此,我希望全体中国人都要以自己的暖心来暖中国的经济。 

  我想到阿里山,想到日月潭,想到台湾各地去走、去接触台湾同胞。虽然我今年已经67岁了,但是如果有这种可能,走不动就是爬我也愿意去。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
首页 | 港澳新闻 | 国际时事 | 两岸专区 | 军事聚焦 | 评论世界 | 财经视角 | 文萃大观 | 中评电讯 | 时事专题
关于我们 | 中评动态 | 招聘人才 | 联系方式 | 链接方式 | 中评律师 | 验证记者证 | 免责条款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国评论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