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评论通讯社
首页|头条|焦点|大陆|台湾|港澳|国际|美国|两岸|华人|经济|财经|军情|社会
人物|文萃|图片|文化|娱乐|评论|社评|快评|观察|专论|网评|外电|智库|智囊
专题|专访|专页|周边|诗词|出版|编译|网书|数据|动态|电讯|名家|记者|简介
   2025年2月16日 星期日
设为首页】【加入最爱】【中评邮箱
您的位置:首页 ->> 时事专题 ->> 汪毅夫顾盼两岸 】 【打 印】 
汪毅夫:台湾诗人与江春霖
http://www.CRNTT.com   2019-06-05 00:16:01


汪毅夫(来源:中评社资料图)
  中评社北京6月5日电(作者 汪毅夫)江春霖(1855—1918),字杏村(邨),福建莆田人。清光绪二十年甲午恩科(1894)三甲第175名进士。官至都察院御史。以直言谏上,与袁世凯等权贵抗争名闻天下,亦以此获罪于1910年被放出都归养莆田故里。               

  1910年,台湾诗人郑毓臣有诗为赠。诗云:“痛哭陈书忆曩时,而今天局转新奇。英雄造就虽如愿,天下安危未可知。漫说为霖须用汝,即今补裘更资谁。中流砥柱嗟无及,莫怪滔滔尽变夷”(诗收江春霖辑《梅阳庚戌归养录》)。                            

  1914年前后,江春霖与厦门菽庄吟社的台湾诗人许南英、施士洁、汪春源等交游。当1914年江母八十寿辰、1915年袁世凯称帝及1916年袁世凯病死,许南英《祝江杏邨侍御林氏太夫人八十》《感事》(诗收许南英《窥园留草》)等诗以“春明旧梦黯然清,谏草伤时手自烧”、“竖子有权倾内阁,替人无恙出瀛台”句表达对江春霖的敬意。                                        

   1918年,江春霖病逝于莆田故里。台湾“新竹人士谨以清酌素馐香楮之仪,致祭于杏邨先生之灵”,台湾诗人罗秀蕙为作祭文,其文赞曰:“人群推其丰采,士类仰乎耆英”。流寓厦门的台湾诗人施士洁也“拜手稽首”、作文遥祭,其文以“有侫必指,有奸必锄”为“一鸣惊人,万口齐呼”。罗秀蕙、施士洁的祭文收于《江杏邨先生哀挽录》。                                 

  台湾诗人汪春源作挽联云:“戅直震朝端谏草曾焚归去移忠仍作孝,斗山崇海内盖棺定论传来一节足千古”;台湾诗人王松作挽联云:“引领南溟江山不可|复识矣,爇香朔柱云村其犹在望乎”;台湾诗人蔡惠如作挽联云:“萎寸草心独令母氏断肠九原遗恨,辞千金赆将似先生冷眼一囗(汪按,此字辨识不清,故以囗记之)何曾”。       

  事关国家者,事事关心;功在国家者,人人敬仰。这是海峡两岸同胞共同的态度,这个共同的态度即使在日本侵占台湾的50年间也不曾改变。               

  (作者汪毅夫系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讲座教授、全国台湾研究会副会长)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
首页 | 港澳新闻 | 国际时事 | 两岸专区 | 军事聚焦 | 评论世界 | 财经视角 | 文萃大观 | 中评电讯 | 时事专题
关于我们 | 中评动态 | 招聘人才 | 联系方式 | 链接方式 | 中评律师 | 验证记者证 | 免责条款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国评论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