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评论通讯社
首页|头条|焦点|大陆|台湾|港澳|国际|美国|两岸|华人|经济|财经|军情|社会
人物|文萃|图片|文化|娱乐|评论|社评|快评|观察|专论|网评|外电|智库|智囊
专题|专访|专页|周边|诗词|出版|编译|网书|数据|动态|电讯|名家|记者|简介
   2025年1月2日 星期四
设为首页】【加入最爱】【中评邮箱
您的位置:首页 ->> 即时新闻 】 【打 印】 
警惕海洋治理的“逆全球化”
http://www.CRNTT.com   2020-10-27 08:44:02


  中评社北京10月27日电/本月以来接连爆出的两个有关海洋污染与安全的消息,再次让人感受到全球海洋治理面临的严峻挑战。先是英国记者出书披露,美军数十年来在其控制的太平洋各岛造成严重污染,污染源包括放射性废料、神经性毒剂和橙色落叶剂等化学武器。接着有日媒称日本政府将在本月底前宣布将福岛核废水排入大洋的决定,虽然最新消息说日本暂缓做出决定,但仍无法打消人们的担忧。这些国家将海洋公域视为免费垃圾处理厂,严重背离让海洋成为人类可持续发展资源宝库和动力源泉的目标。

  环球网发表中国南海研究院院长、中国-东南亚南海研究中心理事会主席吴士存文章称,20世纪下半叶以来,人类对生物、石油和交通资源的无度索求已令海洋生态环境不堪重负。联合国粮农组织最新统计显示,世界海域鱼类中的三成已被过度捕捞,全球鱼类资源可持续水平已从1974年的90%下降到目前的60%左右。进入21世纪,海洋生态环境的遭遇可谓“旧病未祛,又添新伤”,海平面上升、海水酸化、海上溢油、海水富营养化、海洋塑料垃圾污染等新的海洋生态问题层出不穷。

  文章认为,海洋的“呻吟”不仅应当唤醒普通人的良知,还应警醒那些私欲膨胀的国家行为。日益枯竭的海洋资源和全球海洋秩序的变革使一些国家把海洋视为只顾索取、无需投入和呵护的“公地”。美国等西方国家日益盛行的“逆全球化”和单边主义正令二战之后建立的全球海洋治理体系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国家间、区域间开展海洋治理合作变得更为艰难和充满变数。其挑战主要是:

  其一,逆全球化思潮正从美国蔓延到欧洲乃至世界更多国家和地区,海洋领域的逆全球化趋势抑制了全球海洋合作的意愿和动力。二战后建立的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全球治理体系,也为解决全球性和区域性海洋问题探索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规则、规范和制度。但近年来,美国等部分国家的单边主义政策正在向海洋治理领域扩散,如何在逆全球化浪潮中“逆势前行”、有效维护基于多边主义的全球海洋治理体系,已成为当前开展全球海洋治理与合作首先需要跨越的障碍。

  其二,海洋争端、地缘政治竞争等导致国家间合作愈发困难。以南海为例,南海海上形势因部分域内国家的单边行动和域外国家的强势介入出现令人不安的新变化。美国及其盟友从前沿军事部署、政治、外交等各个方面不断加大对南海问题的介入,令南海地区的大国竞争态势越来越充满火药味。某些声索国还把“谋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置于优先地位,对争议海域的资源采取竭泽而渔的短视政策。南海地区海洋环保、海上搜救、渔业资源养护、航行安全等领域的合作,因持续困扰人们的海洋争端和大国竞争的干扰而停滞不前。

  文章指出,新冠疫情打乱了全球化的既定议程和运行节奏,重创了国际社会对全球治理的信心。为数不算少的国家开始放弃多边主义原则,转而奉行以邻为壑的利己主义政策,民粹主义、保护主义、单边主义甚嚣尘上,这对处于艰难时期的全球海洋治理无疑是“屋漏又逢连夜雨”。种种负面因素的叠加影响,令我们不禁对全球海洋治理的前景感到担忧。

  作为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主义全球海洋治理体系的坚定维护者和践行者,中国正责无旁贷地为21世纪的全球海洋治理注入“中国动力”。我们提出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并将继续以能为国际社会所接受的“中国方案”为跨国、跨区域和全球范围内海洋问题的解决凝聚共识、贡献智慧。但同时,海洋的公共性和流动性决定了解决全球性或区域性海洋问题需要所有国家共同努力,尤其在全球海洋合作挑战严峻和治理体系陷入困境的非常时期,更是如此。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首页 | 港澳新闻 | 国际时事 | 两岸专区 | 军事聚焦 | 评论世界 | 财经视角 | 文萃大观 | 中评电讯 | 时事专题
关于我们 | 中评动态 | 招聘人才 | 联系方式 | 链接方式 | 中评律师 | 验证记者证 | 免责条款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国评论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