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评论通讯社
首页|头条|焦点|大陆|台湾|港澳|国际|美国|两岸|华人|经济|财经|军情|社会
人物|文萃|图片|文化|娱乐|评论|社评|快评|观察|专论|网评|外电|智库|智囊
专题|专访|专页|周边|诗词|出版|编译|网书|数据|动态|电讯|名家|记者|简介
   2024年12月23日 星期一
设为首页】【加入最爱】【中评邮箱
您的位置:首页 ->> 即时新闻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付佳琪:疫情下大数据的发展与应用
http://www.CRNTT.com   2020-07-14 00:20:30


 
  首先,数据来源有限。从各大互联网案例中不难看出,大部分企业的抗疫大数据产品的数据基本都来自于政府公开数据,而这些数据的纬度并不够高。在大数据时代,公众还想了解关于疫情更具体、量化的数据,如每日病例数字变化以及具体病例个体数据,这些要求很多地区的政府公开数据都很难满足。

  其次,数据资源质量不高。长期以来,很多政府管理的信息系统往往有各式各样的问题,如数据不全或数据重复,数据获取不规范,数据格式、数据统计时间等纬度不统一,数据加工的过程缺乏严格的质量控制机制,导致许多数据质量较低,为后面的数据清洗和数据分析带来很大困难。

  再次,信息孤岛问题突出。大数据的关键是“大”,而大数据的核心则在于互联互通,疫情防控涉及方方面面,不仅要结合多个政府部门的数据仓库,如卫健、交通、公安和民政等系统,还要与电信、铁路、航空以及互联网大数据企业进行广泛合作。但由于缺乏数据共享交换协同机制,政府部门以及企业之间、甚至政府部门或企业内部之间都存在信息壁垒,很难实现共享和互通,跨地区、跨层级和跨部门的数据流转更是难以实现,严重抑制了大数据的效用。

  最后,个人信息安全隐忧。出于防疫需要,各级各地政府部门都上线了与疫情相关的大数据产品,广泛搜集民众包括身份证号、个人住所、健康状况以及近期活动的个人隐私信息。在信息上报期间,也形成了个人信息被窃取和泄露等方面的隐患,比如网上售卖疫情期间的个人信息等,造成有湖北旅居史人群受到匿名辱骂,给返乡人员和确诊患者的生活带来极大困扰。

  付佳琪总结,面对疫情带来的危机和挑战,大数据技术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应用契机。从最早追问500万武汉人去哪里了,到摸排人口流动情况,从各地陆续推出的“健康码”,到企业学校复工复产,疫情防控给大数据提供了绝佳的应用场景。目前,境内疫情已经基本得到控制,全国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大数据技术将继续发挥作用,打赢这场疫情防控的阻击战、攻坚战。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
首页 | 港澳新闻 | 国际时事 | 两岸专区 | 军事聚焦 | 评论世界 | 财经视角 | 文萃大观 | 中评电讯 | 时事专题
关于我们 | 中评动态 | 招聘人才 | 联系方式 | 链接方式 | 中评律师 | 验证记者证 | 免责条款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国评论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