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评论通讯社
首页|头条|焦点|大陆|台湾|港澳|国际|美国|两岸|华人|经济|财经|军情|社会
人物|文萃|图片|文化|娱乐|评论|社评|快评|观察|专论|网评|外电|智库|智囊
专题|专访|专页|周边|诗词|出版|编译|网书|数据|动态|电讯|名家|记者|简介
   2025年2月17日 星期一
设为首页】【加入最爱】【中评邮箱
您的位置:首页 ->> 即时新闻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激活区域协同“脉络”
http://www.CRNTT.com   2020-10-24 11:16:27


  中评社北京10月24日电/据新京报报道,今年前8个月,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26”城市空气质量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61.4%,同比上升11.5个百分点。这片曾受雾霾困扰的区域,“高颜值”的蓝天白云越来越多,背后是京津冀地区生态环境联建联防联治的持续推进。

  出现喜人变化的不仅是空气。“十三五”期间,北京、天津、河北紧紧围绕“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核心要义,深入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使区域内的产业要素流通更加顺畅,交通互联更加流畅,生态环境更加和畅,机制创新更加通畅。

  协同发展,激活了京津冀产业脉络。几年来,传统产业大省河北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总数实现倍增,2019年突破7000家;全省三次产业结构实现历史性转变,由2014年的11.6∶51.3∶37.1调整为2019年的10∶38.7∶51.3;各类创新资源和要素加速向河北集聚,“十三五”以来累计吸纳北京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662.9亿元。在产业层面,一个布局更加合理、分工更加明确、优势相得益彰的京津冀区域产业体系日益成熟。

  协同发展,畅通了京津冀交通脉络。作为协同发展的重点领域之一,京津冀交通领域实现率先突破,先后联手打通或拓宽“断头路”“瓶颈路”29条段1774公里,北京大兴国际机场通航,京张高铁建成通车标志着冬奥会配套建设取得新进展,延崇高速主线建成,区域交通一体化格局不断完善。高效便捷的交通网络连接的不仅是区域内的城市,更是加速了客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融合,让京津冀城市群更加紧密地拥抱在一起。

  协同发展,优化了京津冀生态共建脉络。几年来,京津冀区域的生态环境保护合作,已经从大气污染防治协作,深化到山水林田湖草治理修复的全面发力。三地协同制定出台的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污染防治条例,为全国首部区域协同立法;潮白河和引滦入津跨区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为环京津区域生态建设注入新的动力……随着京津冀大生态格局的构建,区域内群众也将享受到越来越丰富的优质生态供给。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
首页 | 港澳新闻 | 国际时事 | 两岸专区 | 军事聚焦 | 评论世界 | 财经视角 | 文萃大观 | 中评电讯 | 时事专题
关于我们 | 中评动态 | 招聘人才 | 联系方式 | 链接方式 | 中评律师 | 验证记者证 | 免责条款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国评论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