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评论通讯社
首页|头条|焦点|大陆|台湾|港澳|国际|美国|两岸|华人|经济|财经|军情|社会
人物|文萃|图片|文化|娱乐|评论|社评|快评|观察|专论|网评|外电|智库|智囊
专题|专访|专页|周边|诗词|出版|编译|网书|数据|动态|电讯|名家|记者|简介
   2025年2月13日 星期四
设为首页】【加入最爱】【中评邮箱
您的位置:首页 ->> 即时新闻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在组织架构中落实社会责任,方能避免借网课推广游戏重演
http://www.CRNTT.com   2020-06-18 23:15:44


 
  首先,这种责任带有一定的强制性。根据教育部办公厅等部委自2018年起下发的《教育部办公厅关于严禁有害App进入中小学校园的通知》《教育部办公厅关于严禁有害App进入中小学校园的通知》等文件,明确要求各级教育部门及中小学校“凡发现包含色情暴力、网络游戏、商业广告等内容及链接,要立即停止使用,退订相关业务,卸载App,取消关注有关微信公众号,坚决杜绝有害App侵蚀校园”,将网络游戏列为对中小学生有害的内容。所以,出现网游广告,不可以。

  其次,这类产品设计流程导致的网课问题,幷非出现在游戏平台,比如有平台的直播页面,显着位置设置“打赏”,被家长投诉。这也很可能仅仅是页面本身就是如此。所以,企业在设计网课产品的时候,必须对全流程进行审视,发现那些不适合中小学生的环节与选项,加以妥善修改。

  更重要的是,从更深的层面看,这类现象幷不能仅仅从技术层面来解释。

  本来,虽然注册流程、广告设置的确可能是平台的惯例,但使用网课的用户类型是全新的。根据不同客户,做出不同设置,这是产品经理的常识与业务底线。然而遗憾的是,在这些平台的产品涉及流程的各种会议上,这类问题被完全忽略,甚至可能被视为一场盛宴。

  中小学生,自我控制能力不足,很容易受到外来因素干扰。网课时,往往也没有家长在身边。一边上课,一边看着花花绿绿的广告,自然难免受到诱惑,甚至边上课边玩起网游。

  反过来说,游戏在诱惑中小学生,中小学生也在诱惑平台,诱惑平台中的产品经理。这种诱惑不难想象,中小学生,是网游的用户,免费网课,又可以吸引一大拨中小学生流量,通过游戏广告转化获利。这简直是一场“盛宴”。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
首页 | 港澳新闻 | 国际时事 | 两岸专区 | 军事聚焦 | 评论世界 | 财经视角 | 文萃大观 | 中评电讯 | 时事专题
关于我们 | 中评动态 | 招聘人才 | 联系方式 | 链接方式 | 中评律师 | 验证记者证 | 免责条款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国评论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