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评论通讯社
首页|头条|焦点|大陆|台湾|港澳|国际|美国|两岸|华人|经济|财经|军情|社会
人物|文萃|图片|文化|娱乐|评论|社评|快评|观察|专论|网评|外电|智库|智囊
专题|专访|专页|周边|诗词|出版|编译|网书|数据|动态|电讯|名家|记者|简介
   2025年1月17日 星期五
设为首页】【加入最爱】【中评邮箱
您的位置:首页 ->> 即时新闻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 
国台办4月10日新闻发布会要点扫描
http://www.CRNTT.com   2019-04-11 10:19:59


 
  马晓光:多年来,两岸城市交流日益密切,给台湾同胞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和更多更好的发展机遇。

  台湾同胞有追求美好生活的权利。台湾同胞希望加强两岸交流合作、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期盼更好的生活、更大的发展,这是他们的利益所在。台湾县市长来大陆,就是顺应民众的需求,为台湾乡亲的劳动成果寻找出路。

  我们秉持“两岸一家亲”理念,积极推动两岸城市交流,努力扩大台湾同胞的受益面和获得感。在两岸城市交流中,使台湾民众的劳动成果、智慧和汗水,通过两岸同胞感情的纽带转化为扎扎实实的收获和更加美好的生活。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民进党当局出于一党一己之私,以各种手段干扰限制两岸交流合作,大肆进行政治操作,损害台湾同胞的利益。对于台湾民众追求美好生活不仅横加阻挠,而且口出恶言,甚至比作“禽兽”,充分说明他们眼里根本没有民生疾苦,心中完全没有百姓福祉,暴露了他们践踏人民利益的一贯立场,最终只会被人民所唾弃。

  台当局恐吓台湾青年 国台办: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福建厦门卫视记者:台内政部门对在厦门担任社区主任助理的两名台湾居民进行罚款之后,日前更是要求另外一批与大陆企业签订了劳动合同的社区助理说明情况,这引起了更多在大陆工作台胞的忧虑。请问发言人对此有何评论?谢谢。

  马晓光: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关于这个问题,我们此前在发布会上已经多次表明了态度。我想再次重申,以所谓的“违法”指控、威胁、恐吓台湾青年,剥夺他们获得称心工作、寻求更好发展、实现自身价值的权利,就是在断送台湾青年就业和发展的机遇。与青年人为敌,决不会有好下场。

  在大陆创业成功率低?国台办:抹黑挡不住台湾青年来大陆的脚步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广记者:台陆委会日前称,台湾青年在大陆创业成功率低,赴大陆创业须有风险意识。请问发言人对此有何评论?谢谢。

  马晓光:一直以来,我们顺应两岸同胞加强交流合作的共同愿望和台湾同胞期待更多发展机遇的实际需求,不断推出惠及台湾同胞的政策措施,为台湾同胞提供更多更好的发展机遇。

  青年是民族的希望和未来。我们高度重视台湾青年的诉求,不断为台湾青年来大陆学习、就业、创业提供更好的条件,创造更大的空间。2015年以来,我们在20个省市授牌设立了76个海峡两岸青年就业创业基地和示范点,共入驻或服务台企及团队约2000个,累计超过1万名台湾青年在基地和示范点实习、就业、创业,超过7万人次台湾青年参与基地和示范点举办的各类交流活动。2018年,台生报考大陆高校的人数、台青来大陆就业实习的人数以及由大陆就业创业机构提供服务的新增台企的数量均保持两位数的增长。越来越多的台胞台企,特别是台生台青选择来大陆发展,实现人生理想。事实上,许多台湾青年在大陆的创业项目发展势头都非常好,比如江苏慧幸智能科技、上海纸箱王、苏州杯面、北京桃桃喜,还有荣获江苏紫峰奖青年创业企业奖的昆山玛冀电子有限公司,这些都是台湾青年创业梦想的结晶。

  我在这里要问民进党当局的是,为什么台湾青年在你们上台后日益陷入苦闷仿徨,感到没有希望?如果民进党当局继续践踏人民的福祉,那么无论是打压阻挠限制台湾同胞,还是造谣抹黑大陆,都挡不住越来越多的台湾青年来大陆发展的脚步。

  马晓光介绍第三届海峡两岸学生棒球联赛相关情况

  中央电视台记者:最近第三届海峡两岸学生棒球联赛在北京举行,前两届受到了两岸学生的热情欢迎,请发言人介绍一下这届的情况。

  马晓光:4月3日至9日,第三届海峡两岸学生棒球联赛分站赛在北京举行。今年参赛的队伍由第一届的10支增加到24支,除了大学甲、乙组外,女子棒球也首次列入。经过3天34场的比赛,分别决出了甲、乙和女子组大陆和台湾高校的分站赛冠军。

  海峡两岸学生棒球联赛举办3年来,受到了两岸青少年的关注和喜爱。通过比赛和交流,两岸球员增进了解和友谊,乐于成为团结友爱、携手奋进的好朋友、好伙伴。日前,国台办刘结一主任会见了两岸球员代表,给予他们鼓励,欢迎台湾青年将大陆作为青春梦想开始的地方,两岸青年来共同追梦、筑梦和圆梦。我们祝愿这个活动越办越好,也希望广大媒体朋友继续关注这项赛事。

  台当局升高"两岸政治协议"门槛 国台办:阻挡不了两岸关系向前发展历史潮流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
首页 | 港澳新闻 | 国际时事 | 两岸专区 | 军事聚焦 | 评论世界 | 财经视角 | 文萃大观 | 中评电讯 | 时事专题
关于我们 | 中评动态 | 招聘人才 | 联系方式 | 链接方式 | 中评律师 | 验证记者证 | 免责条款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国评论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