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评论通讯社
首页|头条|焦点|大陆|台湾|港澳|国际|美国|两岸|华人|经济|财经|军情|社会
人物|文萃|图片|文化|娱乐|评论|社评|快评|观察|专论|网评|外电|智库|智囊
专题|专访|专页|周边|诗词|出版|编译|网书|数据|动态|电讯|名家|记者|简介
   2024年12月23日 星期一
设为首页】【加入最爱】【中评邮箱
您的位置:首页 ->> 即时新闻 】 【打 印】 
以良法促善治 民法典将成制度“新坐标”
http://www.CRNTT.com   2020-05-28 09:11:08


  中评社北京5月28日电/从衣食住行到生老病死,从婚姻家庭到物权债权,作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新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民法典呼之欲出。十多部民事单行法“聚沙成塔”,66年民事法律创立和修订的“接力赛”,几代中国人“厚积薄发”,终于创设出这一部科学性、系统性的制度成果。

  证券时报发表评论员文章表示,以良法促善治,这部兼具中国特色、时代特征,反映人民意志的良法,将在中国制度文明史上树立“新坐标”。

  文章分析,良法当反映人民意愿,维护法律秩序,引领良好风俗。

  作为民事主体最基本的权利,人格权在民法典草案独立成编,开创了世界民法典之先河。中国民法典一改大陆法系“重物轻人”的思想,在民法调整的人身关系、财产关系中突出人身关系,将人格权与物权、合同、婚姻家庭、侵权责任编等并列,更为强调对自然人人身自由和人格尊严的保护,彰显了民法典“以人为中心”的人文主义思想。

  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民法典草案通过规定赡养权、抚养权、扶养权等,落实公序良俗和家庭道德规范,让自然人外延到家庭、婚姻关系中,同样得到权利的保障。

  不限于“从摇篮到坟墓”,民法典草案对人身权利的保护,还从自然人扩展到胎儿和遗体。民法典创设的“胎儿利益保护”、“被侵权人死亡”后的侵权保护条款,彰显了新时代对人格权保护的充分重视,也体现了对人的成长和发展的终极关怀。

  良法当把脉时代需求,体现时代特征,引领历史潮流。

  民法典草案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将“绿色原则”确立为民法基本原则;顺应信息时代潮流,保护网络时代隐私权,保护网络虚拟财产,完善电子合同规则,细化网络侵权责任;回应新时期人民关切,通过规范胎儿权利、高空抛物、居住权制度等,让各类处于模糊地带的权、利、责有所依归,人们的社会生活得以“定分止争”。

  民法典草案回应现代科技发展,站在时代潮流之巅,将成为兼具前瞻性、引领性、开放性、包容性的二十一世纪民法典的代表。

  良法还当兼具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国情,传承中华文化的“精气神”。

  民法典草案强调诚信建设、传统道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彰显了中国特色法律制度。“家庭应当树立优良家风,弘扬家庭美德,重视家庭文明建设”,提出“离婚冷静期”等,突出了维护家庭和睦的传统价值取向;强调对未成年人保护,保障老年人权利,规范婚姻财产关系等,不少规范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为世界民事立法和进步提供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

  文章强调,作为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民法中蕴含的权利意识、契约意识、平等意识、责任意识等,终将以良法促善治,为中国建设法治国家,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奠定坚实的制度根基。

  从世界现存第一部完备的成文法典《汉谟拉比法典》到英国的《大宪章》,从《拿破仑法典》到《德国民法典》,人类历史的发展,世界大国文明进步的每一个重要时刻,都会留下具有标志性的制度成果。而具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特征,反映14亿人民共同意志的中国民法典,也将成为中国制度文明史上的 “新坐标”。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
首页 | 港澳新闻 | 国际时事 | 两岸专区 | 军事聚焦 | 评论世界 | 财经视角 | 文萃大观 | 中评电讯 | 时事专题
关于我们 | 中评动态 | 招聘人才 | 联系方式 | 链接方式 | 中评律师 | 验证记者证 | 免责条款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国评论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