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评论通讯社
首页|头条|焦点|大陆|台湾|港澳|国际|美国|两岸|华人|经济|财经|军情|社会
人物|文萃|图片|文化|娱乐|评论|社评|快评|观察|专论|网评|外电|智库|智囊
专题|专访|专页|周边|诗词|出版|编译|网书|数据|动态|电讯|名家|记者|简介
   2025年2月20日 星期四
设为首页】【加入最爱】【中评邮箱
您的位置:首页 ->> 评论世界 ->> 社论要览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大华网路报:长篇大论隐藏不了的那些事
http://www.CRNTT.com   2018-10-11 10:11:24


 
  这一篇五千多字的长篇大论中,“中华民国”出现四次,“中华民国”台湾出现二次,台湾出现四十七次,这代表什么意义呢?蔡英文今年在萨尔瓦多与我断交时,首次使用“中华民国”(台湾)”一词,这个转变与称对岸为中国,可以说是相呼应的一种改变。今年的双十演说,则干脆连括弧都拿掉,直接称“中华民国”台湾。这样的说法,既有“中华民国”又有台湾,有一点统独两面讨好的意味。老实说,对不知究里的民众而言,这样的表述并无不可,但“中华民国”后面加上台湾,其差别何止千万里而已。 

  在我们看来,“中华民国台湾”的用法其实就是民进党的台湾前途决议文的另一种表述。台湾前途决议文最重要的一段话就是:“台湾是一‘主权独立国家’,其主权领域仅及于台澎金马与其附属岛屿,以及符合国际法规定之领海与邻接水域。台湾,固然依目前‘宪法’称为‘中华民国’,但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互不隶属,任何有关独立现状的更动,都必须经由台湾全体住民以公民投票的方式决定。”蔡英文的“中华民国台湾”中,“中华民国”是“国号”,而且是不得不接受的“国号”,因此在讲稿只勉强出现四次,而台湾才是主体,因此出现四十七次。由此可知,“中华民国”是“宪法”上的“国家”意涵,“中华民国台湾”只是披上“中华民国”外衣的“台湾国”。 

  无可讳言,蔡英文的偷天换日功夫比陈水扁的激情喊话要厉害得多,但这样的手法又如何有助于两岸关系的改善。在我们看来,蔡英文已不寄望于改善两岸关系,而是寄望于强化台美关系,这是险棋,民众可不能被其花言巧语给骗了。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
首页 | 港澳新闻 | 国际时事 | 两岸专区 | 军事聚焦 | 评论世界 | 财经视角 | 文萃大观 | 中评电讯 | 时事专题
关于我们 | 中评动态 | 招聘人才 | 联系方式 | 链接方式 | 中评律师 | 验证记者证 | 免责条款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国评论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