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评论通讯社
首页|头条|焦点|大陆|台湾|港澳|国际|美国|两岸|华人|经济|财经|军情|社会
人物|文萃|图片|文化|娱乐|评论|社评|快评|观察|专论|网评|外电|智库|智囊
专题|专访|专页|周边|诗词|出版|编译|网书|数据|动态|电讯|名家|记者|简介
   2025年2月25日 星期二
设为首页】【加入最爱】【中评邮箱
您的位置:首页 ->> 中评军情网 ->> 军事热图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火箭军导弹旅团长的16小时鏖战
http://www.CRNTT.com   2019-01-15 09:23:30


  中评社北京1月15日电/深冬夜晚,寒冷异常。

  新华社报道,1月12日零时,持续了16小时的一场无声鏖战结束。一名名大校、上校军官陆续走出一间间封闭比武场,略显疲惫。

  比武是从前一天早上开始的。

  11日8时整,数十名导弹旅团长从四面八方云集这里,进入封闭的比武场,开始进行“作战筹划”课目的激烈较量。

  按序对号入座、核实人员身份、发放想定条件……严肃的考官、紧张的气氛、复杂的特情,让每名参赛的旅团长立即进入了打仗的状态。

  翻看参加比武人员名单,记者发现他们来自不同地域、不同类型的部队。有的来自核导弹部队,有的来自常规导弹部队,还有的来自新型作战力量。

  近几年,他们按照“核常兼备、全域慑战”的战略要求,带领部队深入开展实战化训练,不断提升火箭军战略威慑和实战能力,先后完成了一系列重大演训任务。

  这次,这些导弹旅团长的“中军帐”与以往相比格外不同——

  没有作战参谋和任何帮手。除了一名随机分配的机要参谋可进行简单的文书录入之外,原本指挥“千军万马”的旅团长无一兵一卒。有的旅团长索性连这个机要参谋也没要。

  没有任何参考资料和数据。记者走进赛场,只见每名旅团长的前面只有两张长桌,一张摆放着硕大的作战地图,等待他们排兵布阵;一张摆放着一台笔记本电脑,里面除了想定条件外,连U盘接口、网络接口都贴着封条,作战文书一片空白,要从零开始筹划。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
首页 | 港澳新闻 | 国际时事 | 两岸专区 | 军事聚焦 | 评论世界 | 财经视角 | 文萃大观 | 中评电讯 | 时事专题
关于我们 | 中评动态 | 招聘人才 | 联系方式 | 链接方式 | 中评律师 | 验证记者证 | 免责条款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国评论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