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学者马凯硕认为,一个最为有效的区域合作框架往往具有辐射效应,往往立足于核心国家之间的双边关系,并通过强化和扩散这一关系而带动整个地区。德法关系便是例证,它们作为欧盟的引擎驱动着区域合作向前发展。战后的美日关系也是亚太区域合作的基石。
将两个大洋的地缘空间相互连结并非不切实际,“印太”理念素有渊源。自1994年创立东盟区域论坛(ARF),2005年设立东亚峰会(EAS),东盟就将“印太”概念所体现的多边合作精神与包容理念推动至今。区域全面经济伙伴机制(RCEP)尽管仍处于协商阶段,但作为深化经济伙伴关系与实现“印太”国家一体化的重要途径不容忽视。③
东南亚地区现有的合作机制与发展框架对于“印太”战略的初具雏形是重要引擎。东盟成员国以政治中立性作为发展理念,东盟合作进程已经使地区内6.3亿人民享受了和平。东盟的中立性可以弥补美日印澳四边同盟与中国之间的不信任,为双方的沟通建设桥梁。
三、“印太”战略中所包含的战略合作机遇
1.超越地缘政治竞争概念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拉惹勒南国际关系研究院克里斯托夫·李认为,印度与印度洋处在一个相对独立的地缘空间,如果大部分学者都只从地缘战略与地缘政治的角度来解读“印太”这一概念,就会使这一概念显得模糊与单薄。印太可以挖掘合作空间,地缘经济角度可以发现很多机遇为域内国家提供合作机会。分析人士往往从印太地区的军事化以及因中国影响力提升而产生的再平衡着眼,然而从地缘经济视角,特别是非传统安全维度以及加强“印太”合作等领域切入,则会获益更多。
军事化只能带来地区内的焦灼态势,唯有和平是宝贵的公共产品。作为地缘经济实体,“印太”地区具有无限潜能来推动具有建设性的、包容性的合作机制,以超越传统的军事对抗和零和博弈。
印太地区在上个世纪屡经战争创伤。至今仍在应对各种非传统安全性质的战役,包括气候变化、自然灾害、大规模疫情等。东南亚、南亚的许多地区,尤其是农村地区,仍然面对卫生、饮水、医疗、公共设施等方面的资源短缺。而中美两国爆发贸易战,对这些地区也会带来潜在的负面影响。
2.优先推进重点领域合作
东盟每年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需要投入大约600亿美元,这需要由中国主导的亚投行AIIB积极参与融资。同时,美日印澳作为印太战略的支柱,也可以从安全合作领域更多地转向经贸和基建领域,满足东盟的融资需求。东盟可以利用日澳的技术援助实现高效率生产,成为全球食品生存的重要来源地。由于食品和农业是人类生存所必需,日益突显的气候变化和水资源短缺问题加大了人口数量庞大的东盟地区的食品生产需要。由于澳大利亚农业研发水平位居全球首位,从而意味着澳大利亚将分享其农业技术并协助东盟成为全球重要的食品生产来源地。
旅游业也是东盟重要支柱产业,受国际游客不断涌入东南亚地区所带来的影响,其自然环境也面临着恶化。本地区与澳大利亚同样面临着珊瑚礁的破坏问题,澳大利亚应分享其对大堡礁的成功保护经验,与东盟在此问题上携手应对。
东盟地区的网络数字化与移动通讯网络的发展以及电子商务的繁荣都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东盟每年在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能源与交通运输领域的投入超过600亿美元。由中国主导的亚投行AIIB与日本主导的亚开行ADB已经为亚太地区众多国家提供了基础设施建设融资,下一步两大银行需要继续解决东盟的基建融资问题。近期中日两国签署第三方市场合作协定,将会为东盟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
日本通过在“自由开放的印太”(FOIP)基础上强化与亚非地区的紧密联系,并且在东盟框架内提升与前者的共同繁荣稳定。日本通过连接亚非两个板块提升了其外交政策的层级,展现双赢博弈下的共同繁荣。
中国在处理包括东盟国家在内的对外关系时,应充分发挥自己的经济优势,不断加强与他国的经济联系,进而以经济合作带动其他领域的合作和发展,最终推进“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这是中国—东盟关系跨越式发展给予我们的重要战略启示。④
四、东盟在推动“印太”包容性合作过程中的作用
1.东盟协调机制可整合不同声音
如果能够超越地区扩张与军事化的敏感问题,“印太”可以从上述多方面来推动促成一个更为积极、更加具有建设性和合作性的概念。这一合作性战略将向东延伸至太平洋地区的所有国家和岛屿,甚至将覆盖南美地区,向西将会覆盖印度洋国家与非洲大陆。
克里斯托夫认为,印太地区的所有国家都对本地区的繁荣稳定利益均沾,而不论国家的大小。在看待“印太”合作的时候,若将合作参与方的数量问题置于“合作”问题之上,则无益于推动本地区经济发展。是伙伴还是对手,将与时俱进,而非固定不变。回顾历史,美日关系便是例证。从当下的历史时期来看,中国被视为竞争对手,而如若站在20后的历史阶段来看今天正在崛起的庞大经济体印度,也会成为一个竞争对手。从而,对于本地区的容纳接受程度展开的讨论将会成为一个永久的恶性循环,应予以摒弃。
目前已有三个东盟国家,即泰国、印尼和越南公开表达了各自希望东盟在印太框架下的身份定位。在第32轮东盟峰会上,东盟国家一致表示,印太战略中的东盟应具备自由、开放、规则导向性、互补性等要素,还应以东盟来主导合作机制,保持东盟的包容性、衔接性、中立性,并且不参加任何第三方机制。
2.东盟本身即和平合作精神与多元文化的构成
东盟聚合着印太区域内所有国家,能够推动和平机制并将其辐射到域外国家。东盟在中美之间居间作用,使双方谁也不想摧毁这个花瓶,否则将失去整个地区战略。域内大国相互博弈,给东盟成员国带来了压力,迫使东盟更积极和更具前瞻性地主动参与到朝鲜半岛问题、极端主义问题和网络安全问题的解决机制中来。
东盟能够维系开放与公平的经济体系,以便在印度与南太平洋地区催生一个新的经济增长引擎。东盟在推动其印太合作理念的时候可以拥有一个声音,并在不同大国之间实施等距离外交。为避免地缘政治紧张,东盟应具有更多凝聚力。美日印澳四国一致认为,东盟在推动域内国家紧密合作的过程中是重要的中坚力量。
3.推动《东盟印太展望》出台的必然性
2019年的东盟峰会上,得益于泰国、印尼等主要国家的推动,东盟版“印太战略”即《东盟印太展望》于6月23日最终形成。《东盟印太展望》明确了东盟版“印太战略”的目标、原则、动因、机制、合作领域等,以合作、包容、共同发展及东盟中立原则为主要内容,体现东盟国家对“印太战略”的基本立场。从国际层面看,东盟担心美日等国的“印太战略”具有排他性,可能撕裂东南亚地缘政治格局而形成对立阵营。⑤《东盟印太展望》有别于美日印澳四国的战略考量,也独立于中国周边外交的战略视角,东盟之意在于向中美等大国凸显其在本地区事务中所应有的发言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