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评论通讯社
首页|头条|焦点|大陆|台湾|港澳|国际|美国|两岸|华人|经济|财经|军情|社会
人物|文萃|图片|文化|娱乐|评论|社评|快评|观察|专论|网评|外电|智库|智囊
专题|专访|专页|周边|诗词|出版|编译|网书|数据|动态|电讯|名家|记者|简介
   2025年2月20日 星期四
设为首页】【加入最爱】【中评邮箱
您的位置:首页 ->> 评论中国专题 ->> 观察空间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中国改革成功有两大秘诀:务实主义与发展经济
http://www.CRNTT.com   2018-12-05 10:52:00


10月19日,江苏省灌云县南岗乡农民在晾晒玉米。 国家统计局10月19日发布数据,初步核算,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65089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7%。(新华社)
  中评社香港12月5日电/中国的经验可以概括如下:首先,在这场历史性的赛跑中,制胜点幷非雄心与抱负,而是将实用主义贯彻始终;其次,增强一国在国际舞台上的政治威信的最可靠手段是提升经济指标。

  俄罗斯《莫斯科共青团员报》网站12月3日刊文称,11月末,我们得知中国有一些亿万富翁是中共党员,例如阿里巴巴的创始人马云。

  在俄罗斯,其实也有过与马云经历类似的人物。阿尔乔姆•塔拉索夫在上世纪80年代末脱颖而出,创办“起源”公司,成为苏联的首位百万美元富翁。跟马云一样,他曾亮相苏联国家电视台的节目,展示自己的苏共党员证和已缴纳党费的证明。当时的标准为个人收入的3%。他每月9万卢布的党费金额,在普通民众眼中绝对算是天文数字。10年之后,马云才开始试水互联网创业。

  如今,苏共跟苏联皆已不复存在,塔拉索夫也悄然离世,享年67岁;然而,中共和马云的事业皆处于欣欣向荣当中。那么,中国的秘诀何在?

打破意识形态窠臼

  不必一开始便从历史传统和思维方式特点中溯源。邓小平引领全国落实与苏俄在50多年前推行的“新经济政策”相似的路线。两者目的相同,都是意在令国家摆脱饥馑;手段相似,即实现私人生产尤其是农副产品及相关贸易的合法化。

  但苏俄/苏联的新政只维持了不到10年,而中国的改革已步入不惑之年,且仍在不断发展、节节胜利。原因何在?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
首页 | 港澳新闻 | 国际时事 | 两岸专区 | 军事聚焦 | 评论世界 | 财经视角 | 文萃大观 | 中评电讯 | 时事专题
关于我们 | 中评动态 | 招聘人才 | 联系方式 | 链接方式 | 中评律师 | 验证记者证 | 免责条款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国评论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