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评论通讯社
首页|头条|焦点|大陆|台湾|港澳|国际|美国|两岸|华人|经济|财经|军情|社会
人物|文萃|图片|文化|娱乐|评论|社评|快评|观察|专论|网评|外电|智库|智囊
专题|专访|专页|周边|诗词|出版|编译|网书|数据|动态|电讯|名家|记者|简介
   2025年2月18日 星期二
设为首页】【加入最爱】【中评邮箱
您的位置:首页 ->> 即时新闻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网评:解开“天问”,向火星进发!
http://www.CRNTT.com   2020-04-25 10:31:13


  中评社北京4月25日电/网评:解开“天问”,向火星进发!

  来源:澎湃新闻  作者:张田勘

  今天是第5个中国航天日,也是东方红一号卫星成功发射50周年的日子。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昨日给参与“东方红一号”任务的老科学家回信,向他们致以诚挚的问候,并就弘扬“两弹一星”精神、加快航天强国建设向广大航天工作者提出殷切期望。

  今天,中国国家航天局正式发布,中国行星探测任务名称为“天问系列”,以“揽星九天”作为工程的图形标识。目前,我国正在开展首次火星探测工程的研制工作,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命名为“天问一号”。

  火星,我们来了!

  如果说月球探测任务“嫦娥系列”,代表的是中国人对月球的浪漫想象,那么“天问”多了几分求知和探索的意味:“天问”一词,源自屈原的长诗《天问》。在这部作品中,屈原向苍天发出170多个问题,其中一个长远和未竟之问是,“天何所沓?十二焉分?日月安属?列星安陈?”,即日月天体如何连属?众星列陈究竟何如?

  用“天问”命名行星探测任务,用“天问一号”命名打头阵的火星探测任务,可谓十分契合。它们既代表现代人对科学和真理的孜孜追求,又暗含了中国人对自然和宇宙探索的文化传承。

  “天问系列”的名称、标识和首次任务名称的确定,意味着中国的太空探索跨入新的阶段和里程。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
首页 | 港澳新闻 | 国际时事 | 两岸专区 | 军事聚焦 | 评论世界 | 财经视角 | 文萃大观 | 中评电讯 | 时事专题
关于我们 | 中评动态 | 招聘人才 | 联系方式 | 链接方式 | 中评律师 | 验证记者证 | 免责条款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国评论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