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华文化学院第一副院长叶小文(右)与中国评论通讯社社长郭伟峰(左)合影。(中评社 林艳摄) |
2007年12月22日,台湾中台禅寺举办了迎接“同源桥”7万人群众大会。
桥,也是一种文化意象,是中国文化中一道美丽的风景。念着古人的“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轻诵徐志摩的“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我们仿佛还听到桥上的放歌,河边的踏梦。桥之用在“通”,通东西南北,通此岸彼岸。无论关山险阻、江河阻断,有桥则可以飞津济渡、跨水行空。佛教认为,桥可以通今生来世、上下十方,所以要修桥铺路,普度众生。现在海峡两岸之间,缺的是心灵之桥,缺的是沟通、理解。人与人相隔,族与族相别,群与群相分。族群被撕裂,民意被玩弄。其实只要我们找到一个合适的桥,没有沟通不了的事情,没有化解不了的恩怨,没有解不开的疙瘩。人度桥,桥度人,度尽劫波兄弟在,度尽烦恼成大觉。觉,就是要走出迷误,“金桥庄严通两岸,迷悟即在一瞬间”。中国是两岸同胞的共同家园,两岸同胞理应携手维护好、建设好我们的共同家园。
灵隐寺赠送的这座桥名为“同源”。两岸佛教同根同脉、同出一源。念的是同一本经,传的是同一个法,走的是同一座桥,拜的是同一个佛。念佛的人虽然是“小桥流水人家”,却要成就大千世界的无量功德。隔山隔水不隔音。日月潭边听风雨,西湖影里念家国,一桥两岸通三界,直教人心出娑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