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华文化学院第一副院长叶小文(左)和上海台湾研究学会会长、台湾研究所所长俞新天(右)合影。(中评社 林艳摄) |
例三,心跟心更加紧密
2009年3月,第二届世界佛教论坛在无锡开幕、台北闭幕。几十个国家近千名与会者,同日从无锡经南京飞抵台北。吴伯雄先生在闭幕致辞中感言,“去年这个时候,有人说,第二届世界佛教论坛有没有可能跨越海峡共同主办,开幕在大陆,闭幕在台湾,我当时觉得不可能,难度很高。但由于过去一年,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进程,使得原来认为不可能的事情今天实现了。这是非常有意义的一件事。2008年7月4日两岸开始包机直航,12月开始大三通,所以可以在无锡举行开幕典礼后,从南京只花一个多小时的时间飞到台北举行闭幕典礼,这不只是距离的缩短,更表示彼此之间心跟心更加紧密。”
心跟心更加紧密,就要交流沟通。不通则痛,痛乃不通。血脉、经络不通则百病生焉。高山也好,大海也好,对情谊对血缘对传统对文化对心灵,是隔不开的。老百姓讲“走亲戚”。亲戚之间走多了,隔阂就淡了,亲情就浓了,心也就通了。这走动中,包括两岸的宗教交流。两岸佛教界一直致力于“三通未通,宗教先通;宗教未通,佛教先通”。现在好了,“三通”已通,两岸同胞往来之频繁、经济联系之密切、文化交流之活跃、共同利益之广泛前所未有。两岸佛教界趁势而上,共办国际论坛,广邀世界宾朋,同享中华民族的尊严和荣耀。
心跟心更加紧密,就要求同存异,和而不同。古人说“声一无听,色一无文,味一无果,物一不讲”。只有一种声音不会好听,只有一个颜色没有文采,只有一种味道不会好吃,只有一件物品难言好坏。存异需求同,以和为贵。“台独”势力叫嚣“去中国化”,但他们无论如何去不掉中国文化的根、民族文化的魂。佛教传入中国两千年,与中华文化一脉相承水乳交融,是求同存异的一个好话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