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大学台湾研究院院长、全国高校国际政治研究会常务副会长李义虎对中评社记者谈台湾反服贸运动。(记者 周雨曦摄) |
中评社北京3月31日电(记者 郭至君 周雨曦)台湾学生的反服贸运动已经持续超过一周,但乱象仍然持续。随着运动的愈加激烈化,连一些台湾媒体也开始发文反问,学生们真的是在反服贸吗?针对反服贸运动所折射出的一些问题以及目前美国、日本对台湾的一些动作,北京大学台湾研究院院长、全国高校国际政治研究会常务副会长李义虎日前在北京接受了中评社记者的专访,就一些涉台热点问题发表了自己的见解。采访全文如下:
记者:反服贸运动反映出怎样的台湾政党政治问题?
李义虎:目前反服贸运动还没结束,它以学潮的形式出现,以“占院”作为其比较大的动作。从大陆的角度讲,反服贸运动的非理性和情绪化的导向比较严重。据我们所知,很多人对服贸协议的具体条文和具体措施并不太了解,对服贸的文本也没什么接触,而是听信了岛内若干学者和律师对反服贸的宣传或宣导,其中影响较大的是根据台湾国立大学经济系主任郑秀玲“自救宝典”编的“懒人包”。“懒人包”里列举了很多服贸协议对台湾不利的方面,比如“大陆劳工拥进台湾”等不太符合协议本身内容的导向和趋势出现,这也是一种误导性的宣传。很多学生是通过上网查阅“懒人包”来了解服贸协议的,有的参加学运的学生甚至是在“占院”几天前才看这个“懒人包”的,这就像是“隔着门缝看人”一样,这是一种失真的、失焦的认识。
当然,马当局在服贸的宣导上也存在一定的瑕疵,它举行了20场公听会,但学生没有积极参与,马当局也没有做到深入人心。我认为,不如当年ECFA签署时那个宣导过程做得细致,这样就容易引起大家对服贸协议的歧义甚至相反的理解。现在尽管经济部长出来讲具体的服贸协议,但已为时已晚,而且能不能抵消这种爆发的运动所产生的影响还不好说。
这次运动是特殊背景下发生的学潮运动,占领立法院和攻进行政院的行为容易使得管理机构瘫痪,社会失序。对比2006年的“倒扁运动”,我们发现,当年游行的100万人基本上采取广场静坐或街头游行以及讲演的方式,所以,从形式上讲,这次的反服贸运动已经超越了当年“倒扁运动”的烈度了,这会引发大陆特别是大陆学生对台湾民主的一些看法。
我们承认,台湾在民主方面曾经取得一定进步。但经历过“倒扁运动”、“陈水扁贪腐”以及此次的乱局,这种群众运动式的非理性方式也会让大陆民众和学生对台湾民主产生一种“负”的看法。对这次台湾学潮,大陆民众或学生更多是采取隔岸观火的态度,但这并不意味他们心中没有看法。台湾社会正面临一个如何很好地去处理民主与法制的问题,民主并不是说不要法制,民主也是有规范的,并且现代民主是建立在法制基础上的。另外,民主的界限是绝对不应搞“大民主”,即使“广场效应”和“街头斗争”也并不多是民主的常态,民主应该是有法制的、有规范的、有制度的民主,也应该是有精神和素养的民主。如果那种“占领立法院,攻进行政院”的态势再往下延续,就可能“进入总统府”了,而这很可能变成了无政府主义,这样,就容易使社会进入“霍布斯困境”,也就是非常混乱的、社会完全脱序的局面,相信多数人会认为这对于社会发展来讲是一种非常不良好的现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