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评说,大陆与东协进入“蜜月期”,对于台湾来说,既是合作的机遇,也可能带来竞争的挑战。我们认为,东协地域上是“近水楼台”,并且具有“华人优势”,是两岸共同的机遇。但是两岸不应成为“零和博弈”,需要利用各自优势,携手分享,合力深耕,才能抓住这个世界经济的新商机。
首先,台湾应该尽快加入由东协十国发起、大陆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区域FTA,即RCEP。有学者研究指出,2007年韩国─东协FTA生效后,韩国在东协的市场占有率明显提升,在2012年已经超过台湾0.7个百分点,可见FTA的重要性。美国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则指出,如果台湾在2013年加入RCEP,在ECFA与RCEP的协同效应下,2020年经济成长可达4.4%。
社评说,平心而论,在加入RCEP的问题上,大陆并不是最大障碍。大陆国台办已明确表示,愿意协助台湾加入RCEP。问题在于,台湾内部陷入政党纷争,与国民经济息息相关的FTA战略无暇顾及。姑且不论RCEP与TPP这样复杂的FTA,连《两岸服贸协议》都陷在“立法院”止步不前,导致ECFA后续协商延迟,RCEP自然对台湾也没有信心。对此,政府应该加快推动FTA战略,乘着当前两岸和平发展的势头,与大陆迈出协商加入RCEP的步伐,避免在东协的市场竞争中继续落后。
不过,由于加入RCEP还需要复杂的谈判过程,内部政治因素还可能影响进程,台商其实可以选择借道大陆云南、广西等省分,抢先进军东协市场。据媒体报道,台湾企业冠捷科技2011年来到广西北海,2012年正式量产,当年产量即达190万台。今年该企业接到显示器生产订单300万台,其中过半来自东协。借道云南、广西,台湾不仅可以享受“零关税”、LDC(低度开发国家)等政策优惠,也可以协助大陆提升这两个相对落后的省分,得到当地政府的欢迎与支持,可谓双赢。
最后,两岸产业界在进军东协时也可以考虑联手。大陆拥有丰富的资金、人力与开创精神,但“走出去”的经验比较匮乏,导致出现一些失误;台湾有更成熟的品牌与更完善的产业链,以及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布局东协的丰富经验,可以成为大陆企业的“老师”。
社评说,两岸产业界选择携手分享商机,可以趋吉避凶,发挥各自优势,避免恶性竞争,将东协的市场红利最大化,惠及两岸经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