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评论通讯社
首页|头条|焦点|大陆|台湾|港澳|国际|美国|两岸|华人|经济|财经|军情|社会
人物|文萃|图片|文化|娱乐|评论|社评|快评|观察|专论|网评|外电|智库|智囊
专题|专访|专页|周边|诗词|出版|编译|网书|数据|动态|电讯|名家|记者|简介
   2025年2月19日 星期三
设为首页】【加入最爱】【中评邮箱
您的位置:首页 ->> 即时新闻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疫情之下中小微企业救助的底线思维与定向原则
http://www.CRNTT.com   2020-04-20 08:24:33


 
  流动性的信贷支持与成本补贴需同步

  文章分析,救助企业分为三个层次,一是现金流量表层面,增加信贷和担保支持,缓解企业的短期流动性危机,比如通过减免贷款利息、发放低利率贷款、延期支付利息或社保等;二是利润表层面,减免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等,增厚企业留存利润;三是资本负债表层面,通过降低社保缴费比率、补贴企业员工工资、减免房租等方面,降低企业成本。

  这三个层次救助的有效性,取决于企业受疫情冲击的深度。由于延期复工复产导致流动性受到短期冲击,但中期订单和终端需求基本不受影响的企业,通过现金流量表层面的补贴最有效;对于中期订单和终端需求受到一定影响,但企业仍有较强的盈利能力的企业,仅补充流动性不足以弥补企业的损失,通过利润表层面,减税减费的补贴最有效;而对于受疫情冲击比较大、抗风险能力小、企业往年留存利润低、甚至亏损的中小微民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企业,无法很好地享受到减税的利润补贴,在销售收入严重萎缩的情况下,无法负担员工工资成本、房租成本等,必须通过资本负债表层面,进行员工工资和房租的直接补贴,以避免这些企业大面积倒闭。

  紧急下拨疫情防控资金、阶段性减免企业税收和社保、为企业提供短期信贷等政策措施,对于缓解企业流动性风险,推动企业复工复产起到了及时、重要和积极的作用。当前全球疫情和社会防控持续的时间大幅超预期,随着企业受疫情冲击时间的延长,相关的救助措施也需用从流动性的信贷支持,更多地向员工工资补贴、企业房租补贴等方向转变。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
首页 | 港澳新闻 | 国际时事 | 两岸专区 | 军事聚焦 | 评论世界 | 财经视角 | 文萃大观 | 中评电讯 | 时事专题
关于我们 | 中评动态 | 招聘人才 | 联系方式 | 链接方式 | 中评律师 | 验证记者证 | 免责条款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国评论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