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第14页 第15页 第16页 第17页 第18页 第19页 第20页 第21页 第22页 第23页 第24页 第25页 第26页 第27页 第28页 第29页 第30页 第31页 第32页 第33页 第34页 第35页 第36页 第37页 】 
中评论坛:民进党大陆政策方向何在
http://www.CRNTT.com   2012-11-06 00:18:38


 
   黄辉珍:结语

  经过两轮的讨论,基本上可以归纳形成以下几点观察:

  一、大家对“两岸化”台湾新社会这个新现实都有共同认知,感受到这是新课题、新挑战,也都各自提出应对的思维、策略、作法。同时,对于发展民共正式接触交往关系,大家都有期待,而且往积极方向思考,希望能够以实际作为,证明民进党不是没有处理两岸问题的能力。

  二、大家也都认为,民进党中央推动两岸政策,2014年地方首长大选是分界线,之前要先做好基础工作、形象管理与微幅调整,与时俱进适应“两岸化”新社会新现实。而一个全盘性、总结性的新的积极大陆政策,应该是2014到2016之间,才有提出的可能性。

  三、对于两岸关系未来大势,大家认为中共十八大是观察重点。不过,近来中共相关领导人一再发言强调,两岸关系一定有其连续性与稳定性,和平发展路线绝对不会改变。宏观大局,证之实际,这是可以确信的。中共十八大不至于成为两岸关系发展的变数。

  四、民共关系,双方都在实践中探索,在微妙情况下寻求改变。基层性、个别性的往来不成问题,但正式的、体制的、组织的交往与对谈,现在条件还没有成熟,困难度高,民共双方应该持续努力,发挥智慧,克服难题。但民进党现阶段不需急迫。

  五、民进党处理两岸问题的能力,如果能够受到普遍认同,蓝绿之间的竞争态势就会出现消长。但这不是完全操之在己,涉及民共双方,也涉及国共双方,三角关系呈现复杂连动,只能在情势发展和主观实践中,积极探索,创造条件,不失时机,尽力而为。

  今天座谈,到这里整个告一段落。谢谢大家!

   评论员简介:

  黄辉珍:台湾政治大学法律系毕业,美国华府政府运作研究;曾任中国时报副总编辑兼副总主笔,“国家”政策研究中心执行长、《中央日报》发行人兼社长,中国国民党中央文化工作会主任、“总统府”国家统一委员会委员、“行政院新闻局”局长、“总统府国策顾问”、“行政院政务委员”等;现为台湾综合研究院董事长。

  邱志伟:淡江大学俄罗斯研究所法学硕士、台湾大学国家发展研究所法学硕士、中山大学大陆研究所社会科学博士;曾任高雄市府民政局长,高雄县府民政处长,“修宪”国民大会代表,立陶宛维尔纽斯大学讲座教授,爱沙尼亚塔图大学讲座教授,南华大学旅游系助理教授,英国剑桥大学国际关系研究所,比利时鲁汶大学欧洲研究所等;现为民进党籍“立法委员”。

  罗致政:政治大学外交系学士,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政治学硕士、博士;曾任民进党发言人,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国际关系研究员,台湾政治学会秘书长,“外交部”研究设计委员会主委,“国策”研究院执行长,“陆委会”咨询委员,东吴大学政治系主任,台湾智库执行委员,台湾社秘书长,“新台湾国策智库”执行长,以及多家媒体主持人等;现为民进党新北市党部主委。

  陈淞山:台湾中兴大学法律学研究所硕士;曾任陈水扁“国会”办公室主任、跨世纪“国会”办公室执行长、“考试院”保训会委员、陈水扁办公室主任;现为时事评论员。

  赖怡忠:台湾成功大学物理系毕业,美国维吉尼亚理工大学博士;曾任北美洲台湾研究学会副会长、民进党驻美代表处主任、民进党中央党部“中国事务部”主任、台湾智库国际部主任等;现为台湾智库执行委员、马偕护校助理教授。

  洪耀南:淡江大学中国大陆研究所硕士、台湾大学国家发展所硕士班、中国文化大学中山与中国大陆研究所博士班;现为中华港澳之友协会理事、决策民调公司总经理。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第14页 第15页 第16页 第17页 第18页 第19页 第20页 第21页 第22页 第23页 第24页 第25页 第26页 第27页 第28页 第29页 第30页 第31页 第32页 第33页 第34页 第35页 第36页 第37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