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大家认为,谢长廷现在当然不以2016年为考量,但是他至少没有排除这个方式。所以谢长廷的两句话可以看得很清楚,他到大陆的第一句话就是“今日我足迹,未来后人路”;回到台湾,人家问他这个事情,他说,“播种看收成,政治上看成果”。为什么政治上看成果?他很清楚,一个政治人物,要是不从政治成果来谈的话,就不算政治人物。正是因为04年“总统”大选的败选,造成05年连先生跳脱台湾内部选举因素的制约来看待两岸关系。正因为2012年两岸议题促使民进党的败选,也促使谢长廷认为两岸议题在未来2016年不能重蹈覆辙,藉由两岸议题在泛绿阵营重新找到自己的政治定位。
究竟谢长廷登陆的足迹是否会成为民进党苏贞昌与蔡英文等有志2016年大选党内天王的后人路呢?对此,我则持有比较保留的看法。
其一,我认为民进党内有志于2016年竞选大位的人,可能一个都不会去大陆。因为没有跳脱选举的考量,特别是民进党内基本教义派人数虽非众多,但声音却是巨大的,任何有志于寻求党内提名者,很难迈出这样关键性的一步。
其二,谢长廷能做的他人未必可以。我觉得谢长廷这次去,应当是有迹可寻,其实早在2000年的7月1日他担任高雄市市长的时候,就曾经发函邀请当时的厦门市市长朱亚衍到高雄访问。他当时提一国两市。7月3日,厦门市市长朱亚衍正式回函给谢长廷,并正式邀请谢长廷到大陆去访问。但当时的民进党“总统”是陈水扁,当然是否决这个案子,所以其实当初谢长廷是准备到厦门访问的。
据瞭解,当时的行程主要有两个,到厦门是次要的,从厦门去北京是主要的。12年后谢长廷还循着12年前的想法,借由厦门的登陆前进北京。所以我相信,此次谢登陆并非偶然之举,一方面双方长期都听其言观其行有了初步的互信,另一方面中共在十八大前的敏感时刻让谢长廷去访问,也展现了中共的自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