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评论通讯社
首页|头条|焦点|大陆|台湾|港澳|国际|美国|两岸|华人|经济|财经|军情|社会
人物|文萃|图片|文化|娱乐|评论|社评|快评|观察|专论|网评|外电|智库|智囊
专题|专访|专页|周边|诗词|出版|编译|网书|数据|动态|电讯|名家|记者|简介
   2025年1月27日 星期一
设为首页】【加入最爱】【中评邮箱
您的位置:首页 ->> 即时新闻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积极应对经济领域九大方面风险
http://www.CRNTT.com   2019-01-30 08:33:08


  中评社北京1月30日电/近期,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坚持底线思维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时特别指出,“我们既要保持战略定力,推动中国经济发展沿着正确方向前进;又要增强忧患意识,未雨绸缪,精准研判、妥善应对经济领域可能出现的重大风险”。

  证券日报发表中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王军文章分析,未来中国经济领域有哪些“可能出现的重大风险”呢?从内部到外部,从短期到中长期,以下九个方面的风险或隐忧值得高度关注。

  一是内生增长动力不足,经济面临下行压力。展望2019年,固定资产投资在趋势性下滑后有底部企稳迹象,社会消费品零售增速也有望逐步放缓下滑的速度,但是全球需求承压叠加贸易冲突持续导致外需失速可能性较大。近期刚刚结束的各地两会,都纷纷调低了2019年的增长目标。全国GDP增长的预期目标,预计也将下调至6%-6.5%。未来几年,中国经济增长料进一步放缓。如果贸易摩擦继续失控恶化,不排除下一个小台阶。当然,对于总量已达90万亿元体量的中国经济而言,质量远比速度更加重要,在某种意义上讲,我们宁要高质量的中低速,也不要低质量的中高速。

  二是“债务—通缩”风险上升。在债务高企环境下,过去一年疾风暴雨般的“一刀切”式去杠杆造成资产价格剧烈变动,触发了部分企业的债券违约潮。与此同时,在经济下行的重压之下,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下行趋势明显,工业品进入通缩概率加大。2018年12月份,PPI同比上涨仅有0.9%,是两年以来的最低,环比下降1.0%。2019年的同比增幅不排除再次出现月度负值,工业品通缩有可能幽灵再现,这将极大影响上游企业的利润和就业状况。因此,未来出现“债务—通缩”的自我加强和恶性循环的可能性在加大:即债务继续出现违约或资产价格继续大幅下跌,使得抵押物价值降低,银行体系风险偏好降低、信贷投放意愿较弱,银行惜贷甚至抽贷,进一步形成资产价格下跌或债务违约,出现通缩风险。

  三是结构性去杠杆任重道远。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的数据显示,包括居民、非金融企业和政府部门的实体经济杠杆率由2017年末的242.1%增加到2018年3季度末243.4%。其中,居民部门杠杆率仍在上升,增速略有趋缓,从49.0%上升到52.2%;非金融企业杠杆率持续6个季度下降,从157.0%下滑到154.5%;政府部门杠杆率微升,从36.2%上升到36.7%。2018年我们经历了一场艰难的去杠杆,不仅紧缩了货币,还容忍了债务违约的出现,消灭了不健康的经济细胞,但市场并没有真正出清。对比2008年以来杠杆率的快速攀升,当前的杠杆率增速大幅回落,总水平趋于平稳,但结构性去杠杆仍需坚持。加杠杆已不可持续,清算不可避免,尽管市场的出清是一个十分痛苦的过程,要付出巨大的代价。

  四是民营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引发经营困难和违约风险。民企小微企业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其实一直存在,但2018年以来这一矛盾愈发凸显。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增速从2017年末以来逐步下滑,截至2018年三季末,增速降至9.83%,而同期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增速达到13.2%。在结构转型的调整期,宏观经济承受了较大的增速下行压力,再叠加去年以来去杠杆等严监管举措,金融机构在放贷时更趋于谨慎,而小微民营企业因其天然存在的高成本、高风险成为最大承压者。2018年企业债券违约金额超1000亿元,超过前三年的总和,其中民营企业债务违约占比接近90%,达到近年来的最高点。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
首页 | 港澳新闻 | 国际时事 | 两岸专区 | 军事聚焦 | 评论世界 | 财经视角 | 文萃大观 | 中评电讯 | 时事专题
关于我们 | 中评动态 | 招聘人才 | 联系方式 | 链接方式 | 中评律师 | 验证记者证 | 免责条款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国评论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