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评论通讯社
首页|头条|焦点|大陆|台湾|港澳|国际|美国|两岸|华人|经济|财经|军情|社会
人物|文萃|图片|文化|娱乐|评论|社评|快评|观察|专论|网评|外电|智库|智囊
专题|专访|专页|周边|诗词|出版|编译|网书|数据|动态|电讯|名家|记者|简介
   2025年1月4日 星期六
设为首页】【加入最爱】【中评邮箱
您的位置:首页 ->> 即时新闻 】 【打 印】 
长假经济背后的杭州底蕴
http://www.CRNTT.com   2019-10-11 08:44:47


  中评社北京10月11日电/假日经济,潜力无限。“十一”长假,杭州累计接待游客1895.37万人次,同比增长6.7%;实现旅游收入160.81亿元,同比增长6.02%。与此同时,有些“出人意料”的是,西湖景区各景点共迎来中外游客、市民362.62万人次,同比减少15.97%。

  长假经济提升,杭州旅游“扩容”,几处新晋网红“打卡地”功不可没。良渚申遗成功,良渚古城遗址公园全新开园,所带来的辐射作用,对于杭州假日经济无疑起到巨大拉动作用。此外,全新改造提升的湖滨步行街精彩亮相,也吸引游客纷至沓来。长假期间,仅湖滨步行街与南山路,就吸引市民游客217.22万人次,成为假日经济“新宠”。

  大数据、人工智能手段在长假经济中的运用,“导流”作用明显。旅游智慧化,服务才会便利化。以这次“十一”黄金周为例,城市大脑多场景的应用、86家景区“20秒入园”,240家酒店“30秒自助入住”,“文化•旅游专区”在“浙里办”APP上线运行,让出行科学化、景区更有序、旅游更舒心。未来,充分利用云计算、物联网、AR/VR等新技术赋能的智慧旅游,会让吐槽越来越少,赞扬越来越多。

  杭州已经拥有西湖、大运河、良渚三大世界遗产。“十一”长假,杭州游客总量上升,西湖景区人数不升反降,一方面,显示出传统老牌旅游景区的溢出效应正在增强;另一方面,更加说明,杭州的旅游经济容量巨大,潜力无限。

  千方百计做大旅游经济,必须充分重视“拐点”效应,力促从传统上的西湖“一枝独秀”,逐渐走向百花齐放。杭州是首批历史文化名城。南宋历史文化街区、钱塘江两岸沿线、临安钱王遗址等人文遗迹不可胜数。此外,数不尽的山水资源、民宿村落,为杭州增添了人文底蕴。重视几大文化遗产的溢出效应,更要力促各景区连点成线,连线成面,打造一个多层次、多元化旅游发展新格局,全力拥抱“景区免费、主客共享、城旅融合”的全域旅游时代到来。

  此外,还要继续深挖人文内涵,提升游客体验。任何旅游产品,都是以内容为王的。以大运河为例,早在2006年12月31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视察中国京杭大运河博物馆时,就强调,“要用好运河这张‘金名片’,进一步强化运河的生态、文化、旅游、休闲、商贸、居住功能,把运河真正打造成具有时代特征、杭州特色的景观河、生态河、人文河,真正成为‘人民的运河’‘游客的运河’。”这些年,运河沿线刀剪剑、扇、伞、工艺美术等国家级博物馆相继建成开馆,把“没有围墙的博物馆”从运河边“建”到老百姓的生活里,成为一个鲜活范例。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 涂建敏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
首页 | 港澳新闻 | 国际时事 | 两岸专区 | 军事聚焦 | 评论世界 | 财经视角 | 文萃大观 | 中评电讯 | 时事专题
关于我们 | 中评动态 | 招聘人才 | 联系方式 | 链接方式 | 中评律师 | 验证记者证 | 免责条款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国评论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