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评论通讯社
首页|头条|焦点|大陆|台湾|港澳|国际|美国|两岸|华人|经济|财经|军情|社会
人物|文萃|图片|文化|娱乐|评论|社评|快评|观察|专论|网评|外电|智库|智囊
专题|专访|专页|周边|诗词|出版|编译|网书|数据|动态|电讯|名家|记者|简介
   2025年1月19日 星期日
设为首页】【加入最爱】【中评邮箱
您的位置:首页 ->> 即时新闻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推动大湾区金融融合发展,打造金融开放“试验田”
http://www.CRNTT.com   2020-01-21 09:11:08


 
  第三个是先行先试。这既包括深圳作为先行先试的示范区所具有的创新需求,同样也包括粤港澳大湾区的其他城市,在顺应中国大的发展需求前提下,在特定领域进行先行先试,为全局性的改革提供经验。例如,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和居民进行对外投资是必然的趋势,人民币国际化也需要提上议事日程,以推动人民币在国际金融体系中获得与中国的经济规模相称的地位。但是,要在全局范围内贸然推动大规模的金融改革,可能会对金融体系的运行带来压力,粤港澳大湾区可以承担先行先试的职责,在大湾区范围内探索提升人民币国际化水平的多种路径。随着大湾区金融机构融合与市场融合取得越来越多突破,建立与跨境金融创新相适应的监管体系成为重要的任务。2020年也有条件在粤港澳大湾区通过“监管沙盒”等机制创新、“单一通行证”的探索尝试,为大湾区金融创新、互通互联持续深化的重要基础。

  未来开放的路径与特点

  文章指出,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兼具良好的区位、要素条件与政策因素,已成为中国经济金融体制改革与对外开放最受关注的区域。根据我们对粤港澳大湾区部分金融机构、监管部门的调查问卷结果显示,超过40%的受访者关注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格局。粤港澳大湾区作为中国金融开放的先行区,未来金融开放将可能呈现以下特点:

  第一,机构和业务开放分层有序推进。推动金融要素自由有序流动是大湾区金融开放的应有之义。当前粤港澳三地金融机构的开放水平不一,业务经营范围受到不同限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金融机构跨境展业的能力与意愿,大湾区居民与企业旺盛的跨境金融需求未能充分满足。未来,促进金融要素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自由流动,仍是大湾区金融开放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借鉴“单一通行证”等制度,“一揽子”解决促进机构和业务准入问题,同步探索“理财通”等跨境资金流通渠道创新,是促进金融开放的重要手段。

  第二,以服务实体经济、特别是促进产业金融和金融科技创新为导向。当前全球三大湾区的共同特点是以“金融+”形式促进经济发展,例如纽约湾区是典型的“金融+高端服务业”、旧金山湾区是典型的“金融+科技创新”、东京湾区是典型的“金融+高端制造业”。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发展梯度性非常强,在粤港澳大湾区能找到这三种金融支持形态。金融开放和完善跨境投融资体系,应有利于将各类资金引入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推动大湾区内产业转型升级和技术进步。

  第三,加快推进重要平台建设。金融开放是一个循序渐进的长期过程,需要逐步协调和解决。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科技创新为基础,推动跨境贸易、票据交易、特色期货交易场所等平台建设,以及发展与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相适应的账户管理、支付结算等体系,为促进跨境贸易、投融资结算便利化提供支撑,将是推动金融开放的重要着力点。例如,2019年,中国人民银行批覆同意广东自贸区复制FT账户,跨境结算账户管理方面获得新突破。

  第四,加强自贸区的创新和开放。自贸区是金融开放创新的重要实验场所,可率先试点大湾区内的金融创新制度,通过“监管沙盒”等机制防控创新风险。截至2018年底,广东自贸区引进港澳创新性的金融、类金融机构达到3600多家,粤港电子支票结算等多项创新业务在全省复制推广。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以来,粤港澳大湾区在金融开放和金融融合方面已取得许多突破。《纲要》是指导性文件,提出了许多金融开放的导向性举措,未来大湾区的制度性开放都将在此基础上创新开展,可预见的是,创新步伐将会越来越大、创新措施也会越来越多。在促进金融开放的同时,我们也要注重防范金融风险,建立与金融开放相匹配的监管体系,进一步提升金融监管能力。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首页 | 港澳新闻 | 国际时事 | 两岸专区 | 军事聚焦 | 评论世界 | 财经视角 | 文萃大观 | 中评电讯 | 时事专题
关于我们 | 中评动态 | 招聘人才 | 联系方式 | 链接方式 | 中评律师 | 验证记者证 | 免责条款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国评论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