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习近平提出的两岸“融合发展”新思路,已体现在李克强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 |
第二,从领域来说,融合主要是指经济社会的融合,而非政治法律的融合。强调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是由于全球或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统一市场规则的建立,会使两岸经济的融合是一个很自然的过程;同时由于市场的开放和人力资源的流动,必然会带来两岸在就业等方面的社会融合。与此不同,两岸在政治制度方面存在很大差异,甚至在意识形态的分歧下还存在某种对立,所以两岸的政治制度虽然可以相互借鉴,但不可能在短期内实现融合;此外,两岸的司法制度及法律体系也不相同,所以两岸融合发展目前只能集中于经济社会领域。
第三,从路径上说,融合发展有两种含义:一是通过参与大陆主导的区域性国际组织或发展战略来实现的融合,譬如“一带一路”、亚投行等等,此类参与的主体是台湾整体;二是通过参与大陆的经济社会建设来实现的融合,此类参与的主体是台湾居民个体、社会团体或企业等。习近平所说的融合发展,既包括第一种含义,也包括第二种含义,但主要是指第二种含义。值得注意的是,融合发展理应是双向对等的,但由于台湾的经济体量较小、社会就业容量较小、对大陆抱有强烈的防范心理等原因,台方暂时不允许大陆民众融入台湾的经济社会发展中去,如此一来两岸融合发展就会暂时呈现出不对称的局面。虽然这有失公平,但大陆作为两岸统一的倡导者和推动方,出于“两岸一家亲”的考量,愿意在一个中国的框架下对台湾同胞做出适度让步,愿意承担这样的不公平。
第四,从次序上说,先推动经济、社会领域的融合发展,后推动文化、思想、精神领域的融合。②尽管大陆官方所声称的融合发展是指经济社会融合发展,但应该说,两岸不仅要在经济社会领域推动融合发展,还应该在思想、文化、精神领域推动融合发展。思想、文化、精神领域的融合发展是深层次的,只有在深层次实现了融合,未来统一才能真正达到“心灵契合”,也才能为两岸统一奠定最牢固的基础。
第五,从时间上说,不仅在统一前推动两岸融合发展,在统一后仍要推动两岸融合发展。不论未来采取何种方式统一,在统一之后都要推动两岸融合发展。如果采取和平统一,那么两岸融合发展就是推进两岸由和平发展迈向和平统一的重要路径;即便未来由于台独挑衅,大陆迫不得已采取了武力统一,那么武统之后更需推动两岸融合发展,以弥补武统所带来的负面效应。
(二)问题澄清
为了更深刻地理解融合发展的意涵,还需要对下列三个紧密相关的问题作进一步分析,以澄清在融合发展问题上的模糊认识。
1、融合发展与统一模式
截至目前,习近平尚未就此展开过论述。自2012年以来,习近平多次从共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角度做过一些论述,但没有具体就未来的统一方式做过论述。那么,融合发展后的未来统一模式是什么样的?这其实是两岸统一模式问题。
两岸融合发展与未来统一模式之间虽有联系,但没有必然联系。融合发展仅仅为两岸走向和平统一创造条件和奠定基础,但它本身并不是统一模式,充其量是一个统一路径。融合发展与统一模式是两个概念,不能混同。融合发展后的统一模式既可能是武力的,也可能是和平的。即便是和平统一模式,既可能是吸收式,也可能是共同缔造式。未来具体会采取何种模式,取决于未来两岸关系发展的具体情势。
2、融合发展是否意味着取消“一国两制”
融合发展理念与“一国两制”在精神上并不冲突。融合发展理念的提出,是对“一国两制”思想所作的与时俱进的发展、修正和完善,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其一,按照融合发展思路,未来大陆仍不干涉台湾自治范围内的事务,也不参与台湾内部选举等,但台湾却可以在适度领域内参与大陆的管理事务。从这方面说,融合发展是对过去“一国两制”所作的与时俱进的修正和发展。其二,“一国两制”着眼于差异性的保存,而融合发展着眼于差异性的消除。20世纪八十年代,中国大陆的经济及国际地位相对较低,台湾同胞大多不认同大陆的社会主义体制以及经济状况,所以保存两制的差异性成为统一后制度安排的必然内容。而今日之大陆,在各个方面的影响力已经接近世界最强大国家,大陆的自信心大大提高,台湾对大陆的认知也在改变之中,超越差异,合力寻求共同发展空间,是时代的思潮,也是台湾同胞之所需。③
融合发展并不意味着要取消“一国两制”。大陆非常尊重台湾同胞在社会制度、生活方式等方面与大陆的差异,正如习近平在2014年9月26日会见台湾和平统一团体联合参访团时所说,我们理解台湾同胞因特殊历史遭遇和不同社会环境而形成的心态,尊重台湾同胞自己选择的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习近平在此次会见时同时指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实现国家统一的最佳方式,“一国两制”在台湾的具体实现形式会充分考虑台湾现实情况,充分吸收两岸各界的意见和建议,是能充分照顾到台湾同胞利益的安排。④事实上,未来两岸统一后还有很多问题需要通过“一国两制”来解决。譬如,按照目前大陆的现行说法,大陆的政党制度是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的关系是共产党执政、各党派参政,是兄弟党之间的关系。那么,未来两岸统一之后,国民党与共产党是什么关系?民进党与共产党是什么关系?这些问题都是非常棘手的问题。在“一国两制”下,这些问题比较容易解决,但如果取消了“一国两制”这个隔离墙,这些棘手问题立即会浮上台面。然而,这些问题在短期内既无法从理论上做出很好的回答,也无法在现实中做出妥善的制度安排。以上仅仅是一个例子,其他类似的棘手问题还有很多。客观而论,“一国两制”是一道很好的防火墙,既能防止大陆对台湾的“侵蚀”,也能防止台湾对大陆的“侵蚀”,因此未来两岸统一之后,“一国两制”仍是最有效的制度安排。
3、融合发展能否必然使两岸走向和平统一
融合发展可以为两岸由和平发展走向和平统一创造条件和奠定基础,但并不能保证两岸必然沿循这一道路走向统一,若要推动两岸走向和平统一,还应有其他配套设计。大陆对融合发展的功效应有正确预估,不能对其抱有不切实际的期待,至少应认识到以下两点:其一,我们期待通过融合发展促进两岸和平统一,但不能指望通过融合发展来实现和平统一。就前述融合的第一种含义而言,台湾作为一个整体参与大陆主导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是为了更好地实现台湾自身利益,而非为了将台湾“溶解”到中华民族之中;就第二种含义而言,台湾民众、社会团体或企业参与大陆的经济社会建设,是为了实现自身的利益和价值,而不是为了两岸统一。当然,我们不否认,在台湾整体及其民众个人实现自身利益和价值的过程中,可能会因为与大陆形成了命运共同体而赞同统一,但这是两码事。所以,两岸融合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可能会进入一个“瓶颈期”,甚至很难再往前推进,就像欧盟难以走向“欧洲联邦”一样,我们对此要有科学的预估,及早地在融合发展的基础上再次推出新思路。其二,从国外经验来看,没有案例表明,一个国家可以单单通过融合发展自然而然地走向了统一。即便是西德统一东德,也是由于东德社会主义改革遭到挫败,两德统一突然出现了机会窗口,西德抓住了这一历史性机遇,最终才在阵痛中艰难地完成了统一。⑤因此,认为单单依靠融合发展就能使两岸走向和平统一的想法,是不切实际的。不过,笔者此言并非要否定两岸融合发展的意义,而是在充分肯定其意义的同时,主张充分预估融合发展对于推进两岸统一的效能,通过不断寻求推进和平统一的替代思路和更新机制,以保证两岸统一大业的最终完成。
从交流发展到融合发展:两种思路比较
交流发展和融合发展均是基于“两岸同属一中”、“两岸一家亲”等理念,推动两岸关系向前发展、实现和平统一的举措。但两者却存在着显着的差别,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形成的利益关系不同。通过两岸交流所增进的利益是各自的利益,双方之所以愿意互动交流,是因为交流可以实现和扩大自身的利益;但交流难以形成两岸的共同利益。然而,通过融合发展所增进的利益,尽管也有各自的利益,但更多的是双方共同的利益。概而言之,在交流阶段,两岸利益关系可形容为“台湾的是台湾的,大陆的是大陆的”;到了融合阶段,本应该是“台湾的之中有大陆的,大陆的之中也有台湾的”,但由于台湾方面不配合,暂时只能呈现单方面的融合样态,即“台湾的还是台湾的,但大陆的之中也有台湾的”。正如有学者所说,两岸关系长期以来被描述为你我关系,突出差异,彰显分歧。这对于大陆的对台心态与对台政策有深刻影响,但习近平的论述并没有囿于常态,而更多的是寻找两岸关系的融合点,这会使两岸关系发展的前景更加宽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