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论两岸政治关系定位中的“中华民国”问题(下)
http://www.CRNTT.com   2016-03-02 00:30:29


“中华民国”成为两岸红绿蓝三方的共同困扰。
  中评社╱题:论两岸政治关系定位中的“中华民国”问题(下) 作者:王英津(北京),中国人民大学政治学系教授、两岸关系研究中心主任

  编者按:如何正确面对和处理“中华民国”问题,一直是两岸关系政治定位中最复杂和棘手的问题。王英津教授不畏艰难,潜心钻研,做了深入的探讨,从理论和现实的角度系统地梳理、研究了有关此问题的各种论述由来,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进行深入分析并得出自己的结论,为未来两岸协商谈判政治议题,预做理论上的准备。由于全文较长,我们特分上下两篇发表,敬希读者垂注。

  四、“中华民国”:两岸三方的共同困扰

  “中华民国”问题对于大陆方面来说非常棘手,其对于台湾方面来说也好似“烫手山芋”,蓝绿两大阵营对其都抱有复杂的政治心态。一时间,“中华民国”成为了两岸红绿蓝三方的共同困扰。

  (一)大陆:“否认+捍卫”的纠结

  在“法统之争”时期,“中华民国”的存在就意味着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否定,所以,对于大陆方面来说,“中华民国”是一个负面语词,必须坚决否认。然而,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台湾岛内政局的变化,两岸之间的“法统之争”逐步演化为“主权之争”,“一个中国”开始受到严峻挑战,这时“中华民国”符号的政治意义与价值就发生了微妙变化。此时,尽管大陆方面仍不承认“中华民国”,坚持认为“中华民国”已经不复存在,但又不得不面对“中华民国”内含的“一中”价值对民进党建立“台湾共和国”的强大制约力量。众所周知,“中华民国”的疆界范围包括台湾和大陆,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领土范围呈现重迭状态,这内蕴着台湾与大陆同属于一个中国的意涵,成为民进党“法理台独”的重大障碍。受制于“中华民国”及其“宪法”的“一中”内容,民进党不得不接受“中华民国”,但为了建立“台湾共和国”,其又竭力“虚化中华民国”或“去中华民国”。在陈水扁从事“法理台独”的情势下,大陆方面不惜通过战争手段来遏制“台独”势力企图“制宪”与修改“中华民国国号”的行动。①而且,在两岸关系进入和平发展时期后,大陆方面在面对“中华民国”问题时显得有些尴尬。一方面,大陆仍不承认“中华民国”的存在及其“合法性”,但另一方面,却又承认与其公权力机关签订的相关协议,或承认其公权力机关所颁发的法律文件。在两岸互动过程中,印有“中华民国”字样的新台币已被大陆正式确认与合法化,大陆民众赴台旅游时持有“中华民国政府”签发的赴台证,虽然这并不意味着大陆已经默认了“中华民国”的存在及其“合法性”,但给外界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

  对于大陆方面来说,“中华民国”是一把双刃剑,其在不同面向上对于大陆有着不同的价值和意义。在“反独”面向上,“中华民国”符号并非没有正向价值。尽管我们不承认“中华民国”及其“宪法”的合法性,但在当前我们鞭长莫及的情况下,其含有的“一中”架构是我们反对“台独”的重要依托和凭借,可以间接为大陆方面所用。简言之,在“台独”尚存在的历史阶段,“中华民国”对于遏制“台独”具有特殊的价值和意义。因此,如何看待“中华民国”存在的“一中”价值,及其对“台独”的强大牵制力,如何恰当处理所谓“中华民国”问题,使其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中发挥正向价值,并防范和遏制其负面效应,值得大陆学界认真研究。在“促统”面向上,其负向价值比较明显。随着两岸关系的发展和深化,当大陆的对台工作由“反独”阶段进入“促统”阶段后,所谓“中华民国”的负面效益会逐步增大,进而成为两岸统一的重大障碍。如果台湾方面乘机要求大陆方面对所谓“中华民国”继续保持一定程度的沈默,将可能会成为其届时跟大陆方面讨价还价的政治筹码,进而增大两岸统一的难度,窄化统一模式的选项。

  (二)国民党:“延续+挑战”的尴尬

  “中华民国”与国民党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其最早由国民党所创建。在1949年之前,“中华民国”是国民党政权的正式称谓。1949年国民党政权迁徙来台,继续沿用“中华民国”及其一整套政治符号来实施对台澎金马地区的统治,“中华民国”也就成为国民党在台统治的“法统”象征。然而,自台湾民主化改革(特别是自“宪政改革”)以来,台湾社会的政治生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些变化使国民党的“中华民国”论述面临着很大的挑战。

  首先,政治宣示存在着法理与事实的冲突。两蒋时期,两岸之争属于一个中国框架下的政权之争,故台湾当局不承认大陆政权的合法性,伺机反攻,重新统一大陆。1991年废止《临时条款》,隐含着一个政治意涵,即台湾当局放弃与大陆通过武力来争夺政权,甘心偏安于台澎金马地区,即由统一大陆的“攻势”转变为甘于现状的“守势”。虽然在法理上没有通过“修宪”来改变原来的表述,但事实上,台湾已放弃统一大陆的目标和努力,导致了法理论述与实际行动之间的冲突。

  其次,“全中国代表说”是目前国民党等台湾政治势力无法脱掉的一件“政治袈裟”。“全中国代表说”是自两蒋时期延续下来的国民党政治论述,意即“中华民国”是代表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中华民国的领土范围”包括外蒙古、大陆和台澎金马。这一政治宣示在两蒋时期尚有可理解之处,但在目前两岸政治情势下,似乎带有“痴人说梦”的意味。目前“全中国代表说”已成为套在国民党身上的一件不合体的“政治袈裟”,但如果国民党想脱掉它,即通过“修宪”将“代表全中国”改为“代表台澎金马”,必定不会被大陆所允许。因为从大陆方面来看,该举动是典型的“法理台独”,大陆方面不仅会强烈反对,甚至可能采取武力手段加以阻止。陈水扁主政时期,大陆反对“法理台独”,主要就是反对陈水扁当局通过“制宪”或“修宪”来单方面改变台湾当局的“领土范围”。另外,从台湾岛内的选举政治来看,如果国民党为脱掉这个“袈裟”,则无异于向民进党靠拢,从而会失去自己的独立政治品格,这不利于国民党在台湾岛内的政治选举。在上述情势下,国民党等政治势力只有两条路径可供选择:要么承认自己为地方政权,要么继续坚持原来的表述。很显然,台湾当局(国民党)不会直接承认己方为地方政权,所以只好坚持1949年退台以来的一贯表述(即“代表全中国”)。对于这个表述,大陆方面尽管并不赞同,但它毕竟蕴含着对“两岸一中”的承认,所以大陆方面虽不承认,但也没有强烈反对。大陆方面希冀国民党暂时穿着这件并不“合体”的“袈裟”,以维护“一个中国”框架。于是,“全中国代表说”就成为了国民党无法卸掉的政治包袱,国民党自己也知道这件“袈裟”已不“合体”,甚至有更换一件合体“袈裟”的想法,但从短期来看,除了这件“袈裟”之外,国民党尚无其他“衣服”可换。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