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5:“新系”主要政治人物台湾社交媒体声量与关注度排名 |
1、典型分析
2017年9月以来,围绕赖清德接任“行政院长”、吴乃仁桃色风波、高雄宜兰县市选情等一系列涉及“新系”的网络舆情事件,台湾网民进行了评论。但普通网民对“新系”的印象与主流舆论对“新系”形象的塑造基本一致,故可以概括为以下四点:
第一,纪律严明、能力出众但善于权谋、唯利是图是台湾网民对“新系”的主要印象。关注“新系”的台湾网民普遍认为,该派系战斗力、凝聚力、向心力、选战能力均明显强于民进党内外的各派系或政治力量,认为“新系”虽与其它派系矛盾不少,但很少有内部矛盾,说明十分团结,还注意到新系从“中央”到地方各县市、各部门都有着严密的人事布局,随时都能够输送相对应的政治人才到各个位置。故有少数网民称赞“新系”有能力、有优秀人才,是台湾其它“本土势力”学习的榜样。
不过,对“新系”的这一“优点”,持批评态度、负面观感的台湾网民居于多数。他们认为,“新系”不问是非只问利害,且“新系”的行事风格与“民主政治”格格不入,“新系”为了获得政治经济资源不惜对党内同志挑起斗争且刀刀见骨,在网民眼中“贪得无厌”、吃相难看、有恃无恐、气焰嚣张,因而“整碗捧去”是台湾网民对“新系”最常见的评价。不少网民指出,“新系”的目标是要把民进党变成“新潮流党”、把蔡当局变成“新潮流政府”,故他们认为蔡与“新系”是对立关系,2020选举用赖清德把蔡英文取而代之已经成为“新系”的“阳谋”。
第二,“新系”亲财团的形象,使得其往往处于劳工、社运等台湾“左翼”团体的对立面。台湾网民普遍认为,“新系”是民进党内与财团、企业关系最密切、最复杂的派系。他们指出,“新系”擅长权力与金钱的交易,故他们热衷于与台湾各大“金主”来往,极尽奢靡之事。因此,当吴乃仁桃色丑闻曝光时,台湾网民均认为“不意外”,称“新系”在“国企”与私企遍布爪牙,盘根错节,自然而然就会腐败。
在这样的背景下,2017年底台湾出现的“劳基法”争议,不少网民便指出,民进党之所以蜕变为“资进党”,罪魁祸首就是“新系”,“新系”就是“劳基恶法”的催生者。他们还以“新系”华航董事长何暖轩辞退2016年华航大罢工骨干职员为例,称“新系”就是站在维护资方、打压社运的立场。不少支持社运、立场偏绿的网民称,“新系”就是民进党内的一个毒瘤,是民进党把这颗毒瘤养大,而现在毒瘤将反噬民进党曾经标榜的“进步价值”,感到十分愤怒或痛心。
第三,对于“新系”的两岸立场,较少台湾网民参与讨论,但仍有少数网民发表了看法。事实上,“新系”两岸立场在民进党内长期属中间务实派,既反对“一中原则”,对“公投正名入联”等“急独”也没兴趣,蔡英文上台后,台湾舆论多聚焦于其本人两岸政策,对党内派系对蔡当局两岸政策路线的影响讨论较少,对“新系”当前两岸主张的讨论也很少。
不过,自从赖清德担任“行政院长”并在“立院”高喊自己是“务实台独工作者”后,台湾网络舆论主要聚焦赖清德的深绿背景,但对“新系”的两岸立场开始给予一些关注。如有网民指出,“新系”正在一手结合“一边一国”的“台独”意识形态,另一手结合资本家金主,对蔡当局进行“政变”,但该观点呼应寥寥,不成气候。
第四,以“新系”为代表的台湾派系政治斗争,引起了不少网民的厌恶与痛恨。持该观点的主要是泛蓝背景的网民,他们认为,派系之间的斗争与倾轧是台湾政治的乱源之一,彻底暴露了民进党分赃政治的虚伪一面。如在最近的高雄市长党内初选过程中,不少网民表示,民进党派系斗争是“狗咬狗一嘴毛”,越看越烦,十分无聊。更有网民喊出,“新潮流不倒,民进党不会好”。不过这一类观点声量较小,分布也十分零星。
2、人物舆情分析
“新系”政治人物分布广泛,占据了“中央部会”、“立法院”和各县市的重要首长职位。其中“行政院长”赖清德与高雄市长陈菊自然是台湾舆论最为关注的“新系”政治人物。据统计,2017年9月以来,台湾社交媒体涉及赖清德的新闻声量是陈菊的近七倍,而关注度是陈菊的近六倍。由此可见,尽管赖清德、陈菊依次占据了台湾社交媒体最关注的前两个“新系”人物,但两人差距仍然很大。
因此,在比较近四个半月来“新系”主要政治人物在社交媒体的声量与关注度时,为了更明晰地比较,遂先将赖清德从比较系列中移除。
图5:“新系”主要政治人物台湾社交媒体声量与关注度排名
(注:赖清德除外, 时间跨度为2017年9月至2018年1月)
图5展示了20位“新系”主要政治人物在近四个月来在台湾社交媒体声量与关注度的排名。桃园市长郑文灿、刚退出高雄市长初选的“立委”刘世芳、宜兰县代理县长陈金德三位政治人物处于“第二梯队”。“立委”林俊宪、段宜康、蔡其昌等紧随其后,淡出政坛已久的大佬吴乃仁排名较高,料与2017年10月爆出的丑闻有关。另一位大佬邱义仁则排名靠后,在网络舆论上十分低调。而在蔡当局上任第一年被网民屡屡“围攻”的“法务部长”邱太三排名反而不突出,说明近几个月的缺电、雾霾与“劳基法”等争议转移了台湾舆论焦点,使得邱太三在近期并没有太多负面舆情压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