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评论通讯社
首页|头条|焦点|大陆|台湾|港澳|国际|美国|两岸|华人|经济|财经|军情|社会
人物|文萃|图片|文化|娱乐|评论|社评|快评|观察|专论|网评|外电|智库|智囊
专题|专访|专页|周边|诗词|出版|编译|网书|数据|动态|电讯|名家|记者|简介
   2025年2月16日 星期日
设为首页】【加入最爱】【中评邮箱
您的位置:首页 ->> 即时新闻 】 【打 印】 
帮助老年人与技术彼此适应
http://www.CRNTT.com   2021-03-07 08:47:59


  中评社北京3月7日电/疫情期间,老年人难以逾越“数字鸿沟”的境况集中暴露在公众面前。日前,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新闻发言人介绍,今年许多提案都与让老年人更好地适应智能化时代有关,全国政协已经把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列入重点协商计划。

  “帮助今天的老年人,就是帮助明天的自己”。智能技术本应为人们提供便利,现在反而给银发群体带来不便,自然先要从技术上找原因。梳理代表委员们的建议,多数都从“技术适老”角度着眼,想办法将鸿沟填平。

  事实上,社会就这一话题已有过多轮讨论。去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实施方案》,围绕老年人出行、就医、消费、文娱等事项提出20条要求,其中包括推进互联网应用适老化改造。12月,工信部印发《互联网应用适老化及无障碍改造专项行动方案》,提出了更具针对性的措施。

  然而,南方都市报最近一则调查显示,能够无障碍使用手机软件的老年人只有两成,七成以上受访者希望APP推出老年人版本、降低使用门槛。在21款接受测评的常用手机软件中,仅5款推出适老版本,无法放大、注册繁琐、诱导下载、无人工客服等问题仍普遍存在。推出适老版小程序的某软件首页图标较为醒目简洁,点进具体功能后,又变回普通页面。几个月过去,适老化改造进程着实有些迟缓。

  适老化的号召最终要借助制度保障实施。有必要在制度层面尽快建立起长效机制,一方面如代表委员们所言,由国家将老年人数字化服务纳入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推出一系列有强制力的标准体系,将技术适老从可选项变为必选项,避免社会发展“智能化进步,人性化不足”。来自各界的代表委员们可以结合自身经验,针对老年人的实际需要,为各行业适老方案的制订建言献策。

  另一方面,当越来越多的老人接触智能设备,也对网络环境监管等相关配套措施提出了更高要求。适应是双向的。除了将鸿沟填平,还要多扶老人一把。这种帮扶不仅仅体现在家庭成员和志愿者帮老人学会下载使用软件。一部分老年人不是学不会,而是看到智能化设备和应用就先入为主认为困难,或者觉得容易上当受骗,对技术有抗拒心理。但往往越是不了解,越容易被骗;越是抗拒,越会与飞速发展的时代脱轨,技术进一步,老年人反而自己退两步。要多想办法,使老年人与技术彼此适应,从而让老年人愿意往前迈几步,拥抱数字生活。

  老年人拥有幸福的晚年,后来人就有可期的未来。帮助老年人逾越“数字鸿沟”的讨论仍需再深入。

  来源:南方日报  作者:王梓佩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
首页 | 港澳新闻 | 国际时事 | 两岸专区 | 军事聚焦 | 评论世界 | 财经视角 | 文萃大观 | 中评电讯 | 时事专题
关于我们 | 中评动态 | 招聘人才 | 联系方式 | 链接方式 | 中评律师 | 验证记者证 | 免责条款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国评论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