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评论通讯社
首页|头条|焦点|大陆|台湾|港澳|国际|美国|两岸|华人|经济|财经|军情|社会
人物|文萃|图片|文化|娱乐|评论|社评|快评|观察|专论|网评|外电|智库|智囊
专题|专访|专页|周边|诗词|出版|编译|网书|数据|动态|电讯|名家|记者|简介
   2025年2月20日 星期四
设为首页】【加入最爱】【中评邮箱
您的位置:首页 ->> 评论世界 ->> 社论要览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新京报评:我们将进入“摇晃的全球化时代”
http://www.CRNTT.com   2020-04-16 14:08:06


  中评社北京4月16日电/新京报评:疫情后,我们将进入“摇晃的全球化时代”

  来源:新京报  作者:连清川(新京报专栏作家)

  对于可能到来的摇晃的全球化时代,中国显然有必要在维护和再建设上发挥更突出的作用。

  新冠疫情全球蔓延,打乱了全球化进程的节奏。在大部分国际贸易踩了刹车的同时,各种孤岛主义式言论却在相互撞车。人们担心,疫情过后,全球化进程还能不能继续。而现实给出的答案是,不利和有利情况各占一半。

  第一个不利因素,是自由贸易规则遭遇解构,且其此前就已遭强力挑战。最有代表性的例证之一,是美国阻挠导致世贸组织上诉机构停摆。最新例证则是特朗普宣布暂停资助世卫组织。但国际社会明显对此缺乏制衡。

  不利的第二个因素,是缺乏成功的一体化样本。一体化程度最高的欧盟,在共同抗疫上明显缺乏领导者,意大利甚至正是应欧盟要求削减赤字,在疫情暴发前关闭了数百家医院。欧盟显然没有解决让渡财政权与国家治理权之间的天然矛盾,且目前没有答案。

  当然,也有有利于维持全球化进程的因素。即使疫情这样的全球性公共危机,也没有动摇其根基。

  首先是自关贸总协定以来业已形成的经济分工体系仍较健全。尽管疫情期间产业转移频率有所加快,但主要经济体在分工体系中的位置、权重无明显变化。产品线转移容易,但产业替代相当困难,这意味着大家只能继续走协作道路。

  另一个有利因素是,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是有可能修复的。美国多次延长华为供应商的临时出口许可,批准向中国出口民用航空发动机就属此例。这表明,即使单边主义或冷战声音甚嚣尘上,但面对本国产业的困境,有时也不得不打开供应链。而且,全球化进程已造就了资本全球流动的态势。资本的逐利性客观上对全球供应链和产业链也能起到保护作用,这特别表现在金融市场中。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
首页 | 港澳新闻 | 国际时事 | 两岸专区 | 军事聚焦 | 评论世界 | 财经视角 | 文萃大观 | 中评电讯 | 时事专题
关于我们 | 中评动态 | 招聘人才 | 联系方式 | 链接方式 | 中评律师 | 验证记者证 | 免责条款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国评论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