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评论通讯社
首页|头条|焦点|大陆|台湾|港澳|国际|美国|两岸|华人|经济|财经|军情|社会
人物|文萃|图片|文化|娱乐|评论|社评|快评|观察|专论|网评|外电|智库|智囊
专题|专访|专页|周边|诗词|出版|编译|网书|数据|动态|电讯|名家|记者|简介
   2025年1月4日 星期六
设为首页】【加入最爱】【中评邮箱
您的位置:首页 ->> 即时新闻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也谈南北差距 在人口流出地要进行减量规划
http://www.CRNTT.com   2019-04-07 08:40:48


  中评社北京4月7日电/一段时间以来,中国地区经济的南北差距成为热议的话题。细心的学者发现,以前,中国经济的区域间差距主要体现为东中西差别。而近些年来,似乎南北差距逐渐浮现,成为“区域间平衡发展”新的担忧。国家的“十四五规划”即将制定,空间规划将成为重要议题。如果在类似的问题上存在认识误区,将对下一阶段的区域发展政策产生重大影响。

  到底什么叫“发展差距”?

  21世纪经济报道发表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陆铭文章表示,首先需要开宗明义,任何有关发展的差距和平衡等指标,人均指标才是关键。

  在国家层面,之所以常常关注GDP总量指标,那是因为,在国家层面人口的数量是稳定的,因此总量指标和人均指标是一致的。

  但是在一个国家的内部,地区之间人口是可以流动的。这时,对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注点,就应该更加着重于人均指标,而不是总量指标。换句话来讲,劳动力在地区之间的流动,实际上就是劳动资源在不同地区之间优化配置的过程。有的地方成为人口流入地,有的地方成为人口流出地。人口流入地通常具有发展制造业和服务业的比较优势,通过人口集聚发挥规模经济,提升劳动生产率。而人口流出地通常更加适合发展农业、旅游和自然资源产业,人口流出的时候,人均资源占有量反而是上升的。这时候,在人口流出地,当然会出现经济总量增长相对较慢的现象,但只要人均水平上升,何必太纠结呢?

  不管是东中西的差距,还是南北的差距,人们常常所讲的差距,其实主要是指总量差距。那么问题来了,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总量存在差距,不恰恰是反映了地区之间的比较优势差异吗?其实,东中西差距和南北差距在本质上有一个共同的原因,那就是,在1990年代中期之后,中国经济全面向世界开放。只要海运仍是国际贸易最为便宜的运输方式,那么相对来讲,东南沿海(尤其是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就成为发展出口导向型制造业的首选之地,道理再简单不过,因为这里有中国最好的港口条件。

  读者经常追问一个问题,中国的北方不是也有港口吗?请注意,对于理解区域经济发展来讲,一定要理解“比较优势”这样的概念。说得通俗一点,在大家都有港口的时候,投资者会看哪里的港口条件更好,而不只是看一个地方有或没有港口。中国北方,特别是河北和辽宁的港口大多冬天是结冰的,而黑龙江和吉林更是没有直接的出海口。这样的自然地理条件,不管是看东中西差别,还是南北差别,都是决定性的。

  还有一个长期存在的相关误解是京津地区与周围其他地区之间的关系。一种流行的观点是,京津二市(尤其是北京)对周边地区产生了强大的虹吸效应,导致了河北地区难以发展。这话看似有道理,但是却经不起推敲。整个华北地区在发展上不如南方,归根到底还是因为缺乏内河航运和优质海港,只有山东地理条件相对来说好一点。换句话来说,主要不是因为京津产生的虹吸效应,而是因为环京津地带本身的条件就不如南方。读者不妨自己做一个思想实验,如果上海是中国的首都,会因为虹吸效应而导致整个长三角地区难以发展吗?恐怕不会吧。

  经济发展的收敛,到底靠什么?

  文章称,发展差距的缩小,往往也被经济学家称之为“收敛”,而这个词又经常与产业转移、腾笼换鸟、雁型模式这些词联系在一起。这几个词的本质都是一样的,就是把发达地区的产业向欠发达地区搬迁。那么地区之间经济发展的收敛,真的只有这一条路吗?

  要回答这个问题,就需要首先从“收敛”的含义开始说起。收敛这个词最早是在经济增长理论中使用的。它的意思是说,在发达国家出现资本边际回报递减,而在发展中国家有大量劳动力,于是,资本会从发达国家转移向发展中国家,寻求更高的回报。而发展中国家则借助于自己劳动力丰富的比较优势,逐渐实现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对发达国家进行追赶。

  请千万千万注意,上面这样的理论,讲的是不同国家之间的收敛。在讨论国家之间问题的时候,最为重要的一个前提条件就是劳动力不能在国家间进行自由流动。如果这个条件被打破的话,那么要实现国家之间人均收入的收敛,简直太容易了,那就是穷国向富国移民。当然,这只是说说,实际上是做不到的。

  发展经济学中的雁型模式和产业梯度转移,也是建立在劳动力不能跨国流动的前提之上的。比如说在东亚地区,当日本出现生产成本上升的时候,产业就会从日本转移到韩国和中国台湾地区,后来又转到中国大陆。读者不妨想一想,如果像日本这样的国家没有对外来移民的限制的话,那么,当日本劳动成本上升的时候,还需要把企业往外搬吗?不,只需要把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力搬到日本就行了,直到在发达国家出现人口容纳力的自然局限。

  但是,在一个国家内部原本是不应该有雁型模式这样的概念的,因为在国家内部地区之间,人口应该可以自由流动。在追求地区之间平衡发展的时候,就需要考虑,是让人更加自由的流动到收入更高的地方去,还是在人口流动存在制度障碍的时候,把产业向欠发达地区搬迁,即所谓的产业转移。

  当然,在理想的状态下,人口的流动和产业的转移是同时发生的。只要土地资源是稀缺的,发达地区的土地和劳动成本最终还是会上升,这时,一部分企业会在“雁型模式”之下,转移到其他收入更低的国家,而有一部分企业则会向内地转移。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
首页 | 港澳新闻 | 国际时事 | 两岸专区 | 军事聚焦 | 评论世界 | 财经视角 | 文萃大观 | 中评电讯 | 时事专题
关于我们 | 中评动态 | 招聘人才 | 联系方式 | 链接方式 | 中评律师 | 验证记者证 | 免责条款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国评论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