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评论通讯社
首页|头条|焦点|大陆|台湾|港澳|国际|美国|两岸|华人|经济|财经|军情|社会
人物|文萃|图片|文化|娱乐|评论|社评|快评|观察|专论|网评|外电|智库|智囊
专题|专访|专页|周边|诗词|出版|编译|网书|数据|动态|电讯|名家|记者|简介
   2025年1月5日 星期日
设为首页】【加入最爱】【中评邮箱
您的位置:首页 ->> 即时新闻 】 【打 印】 
互联网金融决不能“无照驾驶”
http://www.CRNTT.com   2020-07-11 08:32:31


  中评社北京7月11日电/今年以来,多地出台举措引导网贷机构退出、转型,延续强监管态势。6月18日,江苏省地方金融监管局通报,自2016年开展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以来,目前江苏216家法人网贷机构已全部终止新增业务,实现了行业性全面退出。这也使得江苏成为国内第17个宣告全面取缔网贷的省级行政区。此前,湖北、江西、广东等多地都持续推动网贷机构良性退出。

  从快速扩张到偃旗息鼓,网贷行业的发展是一面镜子,对其暴露出的问题应当思考和总结,对其整治过程中出现的成功经验也需要总结和梳理。需要看到,网贷并不是个体,它是近年来蓬勃发展的互联网金融的一部分,与其他互联网金融主体相比,有共性也有个性。

  互联网金融是新生事物和新兴业态,既有互联网基因,也有金融基因,但只要与金融相结合,就不能违背金融的基本特征,就必须有监管部门的日常监管、运营模式要求和风险处置办法等。也就是说,要想构建互联网金融长效机制,就不能“无照驾驶”,要探索非持牌机构非法金融业务早发现早处置机制,归根结底就是要坚持“金融业务一定要持牌经营”。实际上,当前有序引导合规网贷机构实现退出、转型的整治思路,正是如此。

  2019年1月份下发的《关于做好网贷机构分类处置和风险防范工作的意见》指出,要坚决清理违法违规业务,不留风险隐患。积极引导部分机构转型为网络小贷公司、助贷机构或为持牌资产管理机构导流。同年11月27日出台的《关于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转型为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文件指出,坚持机构自愿和政府引导、市场化和法制化处置、坚持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开展网贷中介转型小贷公司试点工作。

  可以看到,过去一年多来,各地各部门合理把握网贷机构分类整治的时机、力度和节奏,稳中求进、不急不缓,做到了主动出击,“精准拆弹”,一些积累多年的风险点得到了清理,一批久拖未决的案件得到了处理。数据显示,截至今年3月末,全国实际正在运营网络借贷机构139家,比2019年初下降86%;借贷余额下降75%;出借人数下降80%;借款人数下降62%。整治工作开展以来,累计已有近5000家网贷机构退出。

  构建互联网金融长效机制,还要看到互联网金融尤其是网贷整治中的复杂性和难点。当前,互联网金融及网贷行业的乱象已得到了有效整治,但遗留的存量风险化解问题依旧存在,对于监管部门而言,既要稳妥化解存量风险,还要防止处置风险的风险。对互联网金融的整治不能一蹴而就,整治工作要坚持市场化和法治化原则,循序渐进、因地制宜、多措并举,才能清理多年积累的风险点,最大限度地保护投资人合法权益。

  与此同时,还要坚决打击恶意逃废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今年以来逃废债案件数量猛增,不少互联网金融机构遭遇此类问题。部分欠款人假借疫情,通过伪造证明等方式恶意拖延欠款。一些老赖甚至在网上组成“反催收”联盟,兜售反催收课程、攻略和话术,严重扰乱了金融秩序,给企业经营带来了压力,也造成了公共资源的极大浪费。

  对于此类问题,若不加以控制,不仅损害投资人和机构的合法权益,还容易引发金融系统性风险。从长远看,要解决上述问题,单靠金融部门整治是不够的,还需要与公检法部门加强合作,共同打击此类行为,让失信者寸步难行。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钱箐旎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
首页 | 港澳新闻 | 国际时事 | 两岸专区 | 军事聚焦 | 评论世界 | 财经视角 | 文萃大观 | 中评电讯 | 时事专题
关于我们 | 中评动态 | 招聘人才 | 联系方式 | 链接方式 | 中评律师 | 验证记者证 | 免责条款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国评论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