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博士生陈晓晓(中评社 王秀中摄) |
她认为,“小确幸”在台湾岛内复杂的政治生态下,与政治文化中的“去中国化”国家认同、悲情意识、恐中情绪和民粹主义特质相互作用,已然发生了异化的效应,因此,台湾的这种“小确幸”看似柔弱无害,实则充满戾气。从长远的眼光来看,异化的“小确幸”情怀以及“反服贸”运动会给两岸未来关系发展带来怎样的影响目前还无法确知,但其所带来的负面效应则是几乎可以肯定的。
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硕士邓小冬从群际信任的视角切入,提出了他对增进两岸民众互信的看法。他认为,信任不仅表现为个体对个体的信任,还表现为群体对群体的信任,前者称之为人际信任,后者称之为群际信任。增进两岸同胞之间的相互信任是两岸关系持续和平发展的基础。群际信任在分析信任问题上独特的视角可为两岸民众互信提供借鉴和启示。
他提出两岸民众互信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基础,要增进和深化两岸民众之间的相互信任,应从以下几个路径入手:首先,强化“两岸一家”的更高一级的身份认同,拉近两岸民众间心理距离。其次,积极进行两岸民间文化交流,激活民众社会身份的复杂性。再次,为两岸民众的交流合作创造最佳条件,增进相互认识与了解。最后,两岸政治社会化机构要发挥正面效应,减少刻板印象与偏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