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 
叶淑兰:打造两岸三地“中华文化特区”
http://www.CRNTT.com   2016-11-29 00:31:47


 
  她解释说,从 1980年代,新加坡就开始推行以儒家传统文化为中心内容的“文化再生”运动,李光耀更是号召新加坡人民发扬儒家传统道德,将“忠孝仁爱礼义廉耻”作为政府必须坚决贯彻执行的“治国之道” 。而2005 年 11 月,中韩两国的端午节“申遗”之争以韩国胜利而告终。这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建与振兴提供了契机,也提出了外部挑战。中国传统文化在文革时期遭到较大破坏,出现内部文化认同困惑与危机,这迫切需要对中华文化进行重建、发展与创新。

  第二叶淑兰认为,中华文化对外传播表层化、功利化,深层价值观传播不足。当前中华文化对外传播存在过于追求单一经济效益短期目标的取向。国家设立了“世界遗产日”,加大对文化遗产特别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但很多地方申报文化遗产为了招商引资,搞旅游,挣外快,而忽视弘扬与传承中华文化的意义。

  第四,叶淑兰认为,跨文化差异与冲突的存在,影响文化对外传播的效果。

  她认为,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认为世界文化的断层在宏观层面上最主要的分裂将体现在西方与非西方之间,在以穆斯林和亚洲社会为一方,以西方社会为另一方之间存在着最为严重的冲突 ,中西方在意识形态、价值观上差异容易使他们对中华文化产生误读与误解,例如,龙在西方被视为“邪恶”的象征,“韬光养晦”被误读为居心叵测。西方一些国家认为孔子学院是中国共产党宣传分支机构,是对他们的意识形态输出、文化渗透、文化入侵。

  加强中华文化对外传播的路径

  叶淑兰表示,推动中华文化对外传播,需要有创新性思维。中华文化的对外传播要体现战略性思维与时代性气息,促进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加强两岸三地的通力合作,优化文化产品结构,创新对外传播方式,采用人情味较强的人际传播和叙事手法进行情感层面的说服,以情动人。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