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评论通讯社
首页|头条|焦点|大陆|台湾|港澳|国际|美国|两岸|华人|经济|财经|军情|社会
人物|文萃|图片|文化|娱乐|评论|社评|快评|观察|专论|网评|外电|智库|智囊
专题|专访|专页|周边|诗词|出版|编译|网书|数据|动态|电讯|名家|记者|简介
   2025年2月20日 星期四
设为首页】【加入最爱】【中评邮箱
您的位置:首页 ->> 评论中国专题 ->> 今日评说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一带一路通向欧洲 中国登上巴尔干舞台
http://www.CRNTT.com   2018-10-08 09:13:11


资料图:希腊比雷埃夫斯港汽车码头(2017年5月3日摄)。(新华社)
  中评社香港10月8日电/中国在西巴尔干的投资每年都在增长。

  据德国之声电台网站9月27日报道,提到西巴尔干国家融入欧洲的必要性,这在西方的语境中,总包含多种恐惧。所有这些国家,从马其顿到波黑,从黑山、科索沃到塞尔维亚,概括起来就是人们心目中的“问题地区”。但同时,西巴尔干又是一个舞台,是所谓的“大玩家”进行地缘政治较量的场所。

  原本那里只有传统的竞争对手欧盟和俄罗斯,近几年里,人们又发现了另一个重要的行动者参与进来,它就是中国。人们看到,中国活跃在西巴尔干。

  2013年,中国宣布了“一带一路”倡议,其中包含实现诸多基建项目,目标是将中国的产品和服务以优惠的价格、高效的速度运送到富裕的西欧市场。东南欧国家在此扮演了非常重要的中转地角色,称之为“巴尔干丝绸之路”也幷非过分。

  中国公司在东南欧各国的投资总额超过百亿欧元。投资种类分成直接投资,比如,希腊的比雷埃夫斯港,以及中国国有银行发放低息贷款。独立经济分析家巴斯蒂安表示,中国更喜欢使用贷款的方式,“希腊和塞尔维亚是特例,在所有其他国家都是向政府发放优惠贷款”。

  中国的经济利益很清楚:“一带一路”倡议瞄准经济实力强大的西方市场,而东南欧国家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中转通道。由此,巴尔干国家成了“通向欧洲的大门”。因此,中国在当地尤其向道路、桥梁、铁路以及港口等基建工程大举投资。

  但直到目前投资总额相对还较低,尤其是同中国在西欧国家的投资额度相比,差距还是很大。中国企业对高科技兴趣浓厚,也愿意在该领域巨额投资。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
首页 | 港澳新闻 | 国际时事 | 两岸专区 | 军事聚焦 | 评论世界 | 财经视角 | 文萃大观 | 中评电讯 | 时事专题
关于我们 | 中评动态 | 招聘人才 | 联系方式 | 链接方式 | 中评律师 | 验证记者证 | 免责条款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国评论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