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评论通讯社
首页|头条|焦点|大陆|台湾|港澳|国际|美国|两岸|华人|经济|财经|军情|社会
人物|文萃|图片|文化|娱乐|评论|社评|快评|观察|专论|网评|外电|智库|智囊
专题|专访|专页|周边|诗词|出版|编译|网书|数据|动态|电讯|名家|记者|简介
   2025年2月18日 星期二
设为首页】【加入最爱】【中评邮箱
您的位置:首页 ->> 即时新闻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农民重回土地 再造“鱼米之乡”
http://www.CRNTT.com   2019-04-03 16:01:15


  中评社北京4月3日电/春暖花开,桃红柳绿,站在农田旁的王长利老人举目远望,心怀期待,“今年保准又是一个丰收年!”

  王长利老人的田地位于天津滨海新区北塘街宁车沽。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这里一度有大批村民外出打工谋生活,土地闲置无人问。但如今,农民收入增加,集体经济壮大,不但重现“鱼米之乡”,农民也更愿意回到土地上,种出对美好生活的期待。

  基础改善显生机

  宁车沽位于滨海新区北部。据北塘街办事处副主任张振山介绍,当地共有6万多亩土地及养殖水面,资源总量算得上丰富。

  尽管距离繁华的滨海新区城市中心只有十几公里路程,但在过去,宁车沽房屋陈旧,交通不便。年轻人宁可外出打工,也不愿守着土地过日子,土地撂荒。

  “以前都是土路,甭提多难走。”宁车沽西村党支部书记张云钢回忆,一下雨,土路泥泞没法儿走,鱼虾运不出去,村民只能干着急。

  今天再看宁车沽,呈现在眼前的是另一番景象:进村的主干道大部分完成路面硬化,马路两侧是成片稻田,成熟时节风吹稻花香。养鱼池水面上波光粼粼,点缀其间。

  农业生产要向土地要效益,就得从基础投入着手。这几年,北塘街农业生产累计投入近千万元,新修乡村公路,改造危桥,维修闸涵、泵站,农渔业生产面貌为之一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
首页 | 港澳新闻 | 国际时事 | 两岸专区 | 军事聚焦 | 评论世界 | 财经视角 | 文萃大观 | 中评电讯 | 时事专题
关于我们 | 中评动态 | 招聘人才 | 联系方式 | 链接方式 | 中评律师 | 验证记者证 | 免责条款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国评论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