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评论通讯社
首页|头条|焦点|大陆|台湾|港澳|国际|美国|两岸|华人|经济|财经|军情|社会
人物|文萃|图片|文化|娱乐|评论|社评|快评|观察|专论|网评|外电|智库|智囊
专题|专访|专页|周边|诗词|出版|编译|网书|数据|动态|电讯|名家|记者|简介
   2025年1月19日 星期日
设为首页】【加入最爱】【中评邮箱
您的位置:首页 ->> 即时新闻 】 【打 印】 
“一带一路”为全球合作开启新篇章
http://www.CRNTT.com   2019-04-27 08:27:03


“一带一路”促进国际合作机制融合,成为构建亚、欧、非跨大洲、跨区域合作的纽带
  中评社北京4月27日电/自2013年提出以来,“一带一路”取得了很多务实合作成果。到目前为止,中国已与15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签署了170多份合作文件,六大国际经济合作走廊稳步推进;中国企业对沿线国家直接投资超过900亿美元,在沿线国家完成对外承包工程营业额超过4000亿美元。

  中国网发表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一带一路”战略研究院副秘书长丛培影文章表示,随着各项工作的稳步推进,“一带一路”也由布局开篇的“大写意”阶段向精耕细作的“工笔画”阶段转变,未来合作更加注重高质量、高标准和高水平。从提出到稳步推进,“一带一路”极大丰富了国际合作理论与实践,为未来全球合作开启新篇章。

  “一带一路”促进国际合作机制融合,成为构建亚、欧、非跨大洲、跨区域合作的纽带。虽然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已经成为大势所趋,但区域合作和全球合作之间有时存在一定矛盾,机制封闭化、排他性,规则碎片化是问题的集中体现。事实上,区域合作可能导致内部成员和外部伙伴在经贸领域受到区别性对待,这对经济全球化深入推进构成了阻碍。“一带一路”旨在加强各国的经济联系,推进合作深入开展,并在推进过程中始终坚持与相关国家和区域合作机制实现战略对接,这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深化全球合作的障碍。截止到目前,“一带一路”已经与东盟互联互通总体规划、非盟2063议程、欧亚经济联盟、欧盟互联互通战略等区域发展规划实现了对接。

  西班牙中国政策观察网站认为,“一带一路”在各大洲建立互联互通网络的基础上打造一个新的生产架构,各国在这个框架中都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从这个角度上讲,“一带一路”支持了经济全球化,推进了多边主义的发展,对构建开放型的世界经济具有积极意义。

  文章指出,“一带一路”推进国际社会的公平正义,成为带动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助推器”。“一带一路”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这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薄弱环节,更是其经济发展的瓶颈。原因是基础设施成本收回周期长,回报率相对较低,西方国家的企业投资意愿不强,资金缺口很大。“一带一路”推进与实施正弥补了这一缺陷。截止到目前,“一带一路”在铁路、公路、港口、航空、能源、通讯等方面的合作都取得了务实成果,并对相关国家的经济发展带来了积极影响。有调查显示,已完成和规划中的“一带一路”交通运输项目将沿线国家和地区的货运时间平均减少1.7%至3.2%。“一带一路”建设给很多发展中国家带来了工作岗位。

  世界银行认为,“一带一路”以可持续的形式,带动了全球减贫、拉动了经济增长。“一带一路”使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实际收入增长1.2%至3.4%。第七十二届联合国大会主席米罗斯拉夫?莱恰克就认为,“一带一路”不仅涉及发展中国家的项目融资、交通改善和南南合作,还是对可持续发展目标和多边主义的承诺。

  “一带一路”深化文明互鉴,成为加强不同文明之间交流互鉴的桥梁。国家之间能够持续性开展合作的前提是相互信任,相互信任的前提是对不同文明的尊重与理解,实现路径是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与交流。如果文明之间不能实现包容互鉴,经济合作会受到影响。文明之间的隔阂会严重影响到其他方面合作的开展。中国传统文化中十分强调“和而不同”的理念,也就是说不同的社会制度、宗教信仰和价值理念可以共存,更能开展务实有效的合作。现实的对外经济交往正是对历史上不同文化之间的互联互通、友好往来的传承,新的时代健康、可持续的国际合作需要依赖文明之间的友好交流、包容互鉴。“一带一路”是对“文明冲突”和“文明优越”的超越,是不同文明之间包容互鉴、平等合作的重要体现。

  文章最后表示,“一带一路”是中国提出的,却是属于世界的,未来会进一步丰富国际合作的理论与实践。首先,“一带一路”未来会进一步加强合作机制的构建,包括投融资机制、经贸合作机制、能源合作机制等,以实现其长期、稳定和可持续的发展。其次,“一带一路”是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的合作之路,造福广大发展中国家民众的“公共产品”也会更加丰富、更加精准。随着时间的推移,外界的各种不实猜测和疑虑也会因此被逐渐消除。最后,“一带一路”承载着不同文明交流互鉴的历史,未来也会有更多民间文化交流品牌活动,以增进不同国家民众之间的相互理解与认同。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
首页 | 港澳新闻 | 国际时事 | 两岸专区 | 军事聚焦 | 评论世界 | 财经视角 | 文萃大观 | 中评电讯 | 时事专题
关于我们 | 中评动态 | 招聘人才 | 联系方式 | 链接方式 | 中评律师 | 验证记者证 | 免责条款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国评论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