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评论通讯社
首页|头条|焦点|大陆|台湾|港澳|国际|美国|两岸|华人|经济|财经|军情|社会
人物|文萃|图片|文化|娱乐|评论|社评|快评|观察|专论|网评|外电|智库|智囊
专题|专访|专页|周边|诗词|出版|编译|网书|数据|动态|电讯|名家|记者|简介
   2025年2月20日 星期四
设为首页】【加入最爱】【中评邮箱
您的位置:首页 ->> 评论中国专题 ->> 今日评说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40余年后,为何又是深圳?
http://www.CRNTT.com   2019-08-21 13:13:57


拼版照片:左图为深圳蛇口港(资料照片,新华社发);右图为联通深圳、珠海、澳门、香港,以及可以停泊邮轮的深圳蛇口太子湾邮轮母港。
  中评社香港8月21日电/41年前,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和“窗口”,深圳被赋予了“先行先试”的权力。如今,深圳又迎来了新的历史使命——依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高质量发展高地、法治城市示范、城市文明典范、民生幸福标杆、可持续发展先锋,将是深圳新的战略定位。海内外不禁发问,为何又是深圳?

  美国《侨报》8月20日载文《40余年后,为何又是深圳?》,文章说,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但如何开始经济建设?什么是经济发展的可行模式……这对当时的中国而言都是未知数。中国需要挑选一块“试验田”,通过它摸着石头过河,通过它杀出一条血路,找到适合中国的发展模式。深圳就此登上历史舞台。

  先行先试、勇为人先、大胆探索是深圳的显着基因。它第一个打破了“铁饭碗”的就业制度、落下了土地使用权拍卖的“第一槌”、发行了中国首支股票、建立第一个出口工业区……建市40年来,深圳共创造了1000多项“全国第一”。一次次探路,一次次先锋,让深圳短短几十年便从一个沿海渔村变身为充满魅力、动力、活力、创新力的国际化城市。建市以来,深圳年均GDP增速超过20%,人均GDP位列全国第一。2018年深圳人均GDP达到19.3万元人民币,比广东省高1.21倍,比京沪分别高37.9%、42.2%。如果说改革开放造就了深圳,那么深圳则成就了中国。借鉴深圳经验,中国各地找到了发展路径。中国不仅解决了“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也实现了经济的迅速腾飞。

  如今,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已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正如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所言,当人们满足生理、安全需求后,便会追求社交、尊重、自我实现等高级需求。在物质上,今天中国人不再满足吃饱穿暖,而是要求吃得健康、绿色、安全。文化上,中国人也开始追求更高层次的教育和娱乐体验。此外,中国人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需求也骤然增加。

  现实的问题是,中国创新能力依旧不强,生态环境有待改善,城市治理水平亟需提质,城乡差距依然较大,民生短板有待补漏。尤其,城市化和老龄化问题衍生出的教育、医疗、居住、养老等问题,更成为了中国各地的“通病”。就连“领头羊”深圳,也未能幸免。今天的深圳,也受困于基础研究能力不足、基础教育供给短缺、吸引力人才能力下滑、“城市病”加重等问题。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
首页 | 港澳新闻 | 国际时事 | 两岸专区 | 军事聚焦 | 评论世界 | 财经视角 | 文萃大观 | 中评电讯 | 时事专题
关于我们 | 中评动态 | 招聘人才 | 联系方式 | 链接方式 | 中评律师 | 验证记者证 | 免责条款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国评论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