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评论通讯社
首页|头条|焦点|大陆|台湾|港澳|国际|美国|两岸|华人|经济|财经|军情|社会
人物|文萃|图片|文化|娱乐|评论|社评|快评|观察|专论|网评|外电|智库|智囊
专题|专访|专页|周边|诗词|出版|编译|网书|数据|动态|电讯|名家|记者|简介
   2025年1月27日 星期一
设为首页】【加入最爱】【中评邮箱
您的位置:首页 ->> 即时新闻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粤港澳大湾区实现绿色发展的机制与政策
http://www.CRNTT.com   2020-04-30 08:38:53


 
  ②择机开展碳税试点,为生态补偿开辟稳定的资金来源。目前的节能减排政策过度依赖行政手段,覆盖的对象主要是大型工业企业。碳排放权交易的参与者也是高排放产业的大企业,广大的中小企业不受排放配额限制,没有参与交易的动机。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温室气体的排放源变得日益分散,逐渐由工业向服务业扩散、由生产部门向生活部门转移。因此,总量减排需要使用覆盖面更广、影响力更大的政策工具。碳税,又称能源消费税、应对气候变化税等,是一种覆盖面广的环境税种,其开征可以使中小企业和分散的排放源承担一定的减排成本,不仅可以提高减排效果,推动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的优化,而且可以为生态补偿提供稳定的资金来源。

  ③创造促进人才、资金等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的政策环境。要出台促进人才、资金等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的政策,比如发放粤港澳大湾区人才证明,精简过关时间,突破税制差异,鼓励在中国香港发行离岸人民币债券或融资等。

  ④各市要注重发展优势产业或特色产业,避免重复建设,实现错位发展。我国产业体系完善,粤港澳大湾区优势产品价值链上的多个环节或工序都可以由其他省市协助完成,自身不需要具有完整的产业体系,各个市更是如此。

  (2)通过改革逐步形成绿色低碳发展的市场体系,让市场机制在低碳转型方面发挥更加重要的引导和调节作用。

  进一步改革能源价格形成与调节机制。一方面,重点推进上网电价和销售电价的市场化改革,形成有效竞争的能源价格体系;另一方面,继续对清洁能源和非化石能源的上网电价实行财政补贴,并通过碳交易机制鼓励电网优先收购低碳电力和非化石能源电力,推行节能低碳电力调度。

  建立健全粤港澳大湾区统一的用能权、碳排放权、用水权和排污权等生态服务的初始分配和交易制度,在生态环境系统内在联系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统一的大生态环境交易市场。由于能源消费、水资源消费与碳排放和污染物排放之间存在着内在的有机关联,如果能够打破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建立一个全区统一、内外联动的资源环境确权与交易系统(包括节能量交易、碳排放权交易、水权交易和排污权交易),必将极大地节约交易成本,提高市场效率和协同效应,对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全省的生态文明建设和低碳转型起到难以估量的推动作用。

  (3)完善政策规制体系,强化碳排放管理。严格按照国家《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有关要求,做好市场准入管理。

  进一步扩大碳排放报告与控排企业或单位的覆盖范围,争取到“十三五”末期,控排企业或单位的排放量占到全社会碳排放总量的80%以上。对控排企业或单位的配额发放应参照实现峰值目标的排放总量科学测算,配额实行适度从紧的原则。

  建立和完善行业排放标准和对标制度,增强限排管理的执行力。

  (4)成立粤港澳大湾区自由贸易联盟,通过先试点再推广的做法建设更加自由、开放、绿色的粤港澳大湾区。

  一般而言,除了交通运输业之外的大部分服务业属于绿色低碳产业,中国港澳地区在服务业方面有比较优势。建议成立粤港澳大湾区自由贸易联盟,让广东省的3个自贸试验区和中国香港、澳门在医疗、教育方面先行先试,以解决民生问题为切入点,加快大湾区的融合和流通。

  (5)相互学习并引进彼此在绿色发展领域的市场化做法。

  由于经济发展阶段的差异,中国港澳地区在环境保护、知识产权保护、管理节能减碳、社会节能减碳等方面的市场化做法值得学习。

  作者:赵秀娟(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教师)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
首页 | 港澳新闻 | 国际时事 | 两岸专区 | 军事聚焦 | 评论世界 | 财经视角 | 文萃大观 | 中评电讯 | 时事专题
关于我们 | 中评动态 | 招聘人才 | 联系方式 | 链接方式 | 中评律师 | 验证记者证 | 免责条款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国评论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