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评论通讯社
首页|头条|焦点|大陆|台湾|港澳|国际|美国|两岸|华人|经济|财经|军情|社会
人物|文萃|图片|文化|娱乐|评论|社评|快评|观察|专论|网评|外电|智库|智囊
专题|专访|专页|周边|诗词|出版|编译|网书|数据|动态|电讯|名家|记者|简介
   2025年2月20日 星期四
设为首页】【加入最爱】【中评邮箱
您的位置:首页 ->> 第二届中华文化论坛 ->> 大会瞬间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 
刘建平:如何化解台独及政治国际化挑战?
http://www.CRNTT.com   2016-11-23 00:39:17


 
 因此,刘建平认为,只有基于这种日本对华外交的文化理解,才能厘清对日外交的文化战略路线图:从外交史和国际政治学实证研究的知识生产出发提高外交能力,从受到尊重的学术研究和有效的学术对话扭转负面中国观和对华舆论。这意味着,中国必须发展能够得到日本知识分子尊重、理解的“学术外交”和引起日本国民关心、共鸣的“公民外交”。
 
 而日本挑战“两岸关系”叙事之所以能够既成事实化,刘建平提到,固然是因为日台之间知识对话建构的舆论生态形成了相互支持的选举政治生态,但作为中国的主体性反省是存在着“一个中国”文化战略缺位的事实。

 在战后冷战体制形成了“一个中国”主张和“两个中国”政治空间并存的既成事实条件下,刘建平认为,由于不同政治空间中发展了不同的价值规范和生存方式,这种文化变异需要以共同知识生产实现内战历史和解、在知识对话过程中寻求确立“一个中国”的价值共识来逐步矫治。

 刘建平说,台湾的“两国论”出现以后,经济主义“两岸关系”论成为主流;必须认识到,异政治实体之间的经济融合本来就是人类生活的自然形态,但利益、利润的政治边界仍然是明确甚至由于政治边界的存在而必然是竞争性的;这意味着经济主义“两岸关系”论虽然可以缓和对立情绪,但在利益竞争的意义上只能强化政治边界意识,主动提供经济利益可能适得其反而遭到政治蔑视,这是战后中日关系历史上已有的经验教训。

 最后,刘建平提到,化解“台独”意识形态和应对“台独”政治国际化挑战需要“一个中国”的文化战略,而文化战略能够成立的前提是作为知识生产的学术的存在并取得跨文化地位。

  2015年11月,北京大学盛邀两岸四地专家学者共议中华文化复兴,成功举办了第一届中华文化(复兴)论坛。在文化部、教育部、国台办大力支持下,第二届中华文化论坛于2016年11月21日至24日在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举行。本届论坛由北京大学主办,北京大学台湾研究院、文化部·北京大学两岸文化研究基地承办,两岸四地专家学者共聚一堂,研议中华文化的守本与创新。论坛分议题包括:中华文化的现代价值; 中华文化创新的路径;中华文化与两岸交流;两岸青年体验式交流探讨——以北京大学两岸青年“创客营”为例。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
首页 | 港澳新闻 | 国际时事 | 两岸专区 | 军事聚焦 | 评论世界 | 财经视角 | 文萃大观 | 中评电讯 | 时事专题
关于我们 | 中评动态 | 招聘人才 | 联系方式 | 链接方式 | 中评律师 | 验证记者证 | 免责条款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国评论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