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评论通讯社
首页|头条|焦点|大陆|台湾|港澳|国际|美国|两岸|华人|经济|财经|军情|社会
人物|文萃|图片|文化|娱乐|评论|社评|快评|观察|专论|网评|外电|智库|智囊
专题|专访|专页|周边|诗词|出版|编译|网书|数据|动态|电讯|名家|记者|简介
   2025年4月25日 星期五
设为首页】【加入最爱】【中评邮箱
您的位置:首页 ->> 即时新闻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 
再全球化 : 理解中国与世界互动的新视角
http://www.CRNTT.com   2018-05-18 00:25:02


研讨会现场(中评社 张爽摄)
  中评社北京5月18日电(记者 张爽)由盘古智库、社科文献出版社、北京大学全球治理研究中心主办的“再全球化 : 理解中国与世界互动的新视角”研讨会暨新书发布会昨日在北京盘古智库香山书院召开,《再全球化 : 理解中国与世界互动的新视角》一书作者、盘古智库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北京大中美人文交流研究基地执行副主任王栋在主题发言中表示,“再全球化”,即在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国家推动下的经济全球化,主要特点是对全球化进行扩容和升级。《再全球化 : 理解中国与世界互动的新视角》一书为中国引领“再全球化”进程、推动国际秩序渐进性变革提供了理论支撑,并且在充分进行现实论述的基础上,对涉及“再全球化”的许多问题做出了大胆的预测和设想。

  王栋表示,首先,本书从理论上论述了中国作为新兴大国提供公共产品的合理性和合法性。其次,本书从“一带一路”倡议、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阿里巴巴全球性改革、中国自贸区创新实验这四个主要方面入手,分析了中国对新一轮经济全球化的现实推动作用。最后,本书还为中国引导“再全球化”战略选择规划了远景路线图,具有创新性、可预见性和可实践性。

  王栋在该书中将全球化分为四种类型:第一种是封闭型全球化形态。这是一种极端的状态,全球经济相互分离,政治上缺乏必要的协调,因此导致的结果就是整个世界被分割成支离破碎的部分,世界回归到以民族国家为中心的重商时代。这种全球化形态可以说不是一种完全意义上的全球化;

  第二种是内卷型全球化。全球化的“内卷化”危机是指全球互动处于“没有发展的增长”状态,就像一个卷心菜不断内卷。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之间的20年就处于这样的状态;

  第三种是脱嵌型全球化。这一时期,全球政治经济失调,是一个有霸权、有政治协调,但是全球力量分化的时代。从2008年到2013年,传统霸权国与新兴国家之间的战略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中美两个大国之间的战略信任发生了重大变化;

  第四种是包容型全球化。这一阶段,全球化动能从美国转移到中国,中国在全球化陷入困境的情况下,积极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均衡、普惠、共赢的方向发展。

  盘古智库学术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顾问委员会高级顾问、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原副部长于洪君认为,这本书打开了中国和世界相互观察的新视角,也打开了如何审视全球化的新视角和认识人类社会未来走向的新视角,这本书创造性地发展了全球化的概念。中国人本身对全球化也有一个认识、思考、再认识、再思考的过程,八十年代后期到九十年代初期,中国人对全球化更多的是恐惧、抵触;加入了WTO之后,通过参与全球化,中国受益了,感受到了全球化是人类发展的必经阶段;这几年,全球化发展中带来的不均衡、不公平的问题突出,逆全球化成为了一种思潮,甚至是社会运动。“什么是全球化?王栋这本书给我们提供了一些新思路。”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
首页 | 港澳新闻 | 国际时事 | 两岸专区 | 军事聚焦 | 评论世界 | 财经视角 | 文萃大观 | 中评电讯 | 时事专题
关于我们 | 中评动态 | 招聘人才 | 联系方式 | 链接方式 | 中评律师 | 验证记者证 | 免责条款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国评论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