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评论通讯社
首页|头条|焦点|大陆|台湾|港澳|国际|美国|两岸|华人|经济|财经|军情|社会
人物|文萃|图片|文化|娱乐|评论|社评|快评|观察|专论|网评|外电|智库|智囊
专题|专访|专页|周边|诗词|出版|编译|网书|数据|动态|电讯|名家|记者|简介
   2025年4月19日 星期六
设为首页】【加入最爱】【中评邮箱
您的位置:首页 ->> 即时新闻 】 【打 印】 
治理过度包装需多方合力
http://www.CRNTT.com   2019-06-28 08:26:20


  中评社北京6月28日电/随着快递、外卖行业快速发展,由过度包装引发的浪费和污染问题日益严重。比如,偌大一只箱子里仅包装一个小小咖啡杯。包装耗材过多、分量过重、体积过大等现象屡见不鲜。

  经济日报发表时评人张玉胜文章表示,过度包装的负面危害显而易见。大量包装废弃物被抛弃,不仅造成资源浪费,还加重了环境污染;在支付必要的商品价值后,又被强加了额外的巨额包装费,损害了消费者的正当权益。此外,“过度包装”助长了社会奢侈风气。

  文章指出,鉴于电商网购涉及诸多环节,破解“箱满为患”之类的过度包装,推进网购包裹包装的绿色化、减量化,需电商平台、物流企业、资源回收者以及政府部门等各方主体合力破题。从现实情况看,80%到90%的网购包裹都是由电商商家先行包装好,然后交由快递公司揽收、转运、派送。故此,电商平台及商家处于包裹“减负”的第一线,提升他们的节约理念和环保意识,有助于从源头上把控合理包装的底线。

  为处理好保护商品与节约材料的关系,还需要制造商在包装的选材、结构设计上改进创新、多下功夫,避免用“过度包装”去保护商品。同时,政府部门也应通过完善立法和政策设计,出台权威性、科学性的商品包装标准,清晰厘出合理包装与过度包装的边界,并对网购包裹的“绿色包装”加以激励。此外,还应建立包装物强制回收制度,这既可作为企业和商家对售后服务的完善与延伸,也可提升包装物的重复使用效率,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有利于节约型社会建设。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
首页 | 港澳新闻 | 国际时事 | 两岸专区 | 军事聚焦 | 评论世界 | 财经视角 | 文萃大观 | 中评电讯 | 时事专题
关于我们 | 中评动态 | 招聘人才 | 联系方式 | 链接方式 | 中评律师 | 验证记者证 | 免责条款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国评论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