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茶的自信:以茶为媒两岸携手弘扬中华文化
http://www.CRNTT.com   2018-06-02 18:56:50


 
  马耳他司法文化及地方事务部鲍尼奇部长高度赞扬中国茶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到茶在中国日常生活中重要地位。

  两岸同根同源,茶文化也是一脉传承,但因为长期分隔,却又各有不同。两岸茶艺有很大互补空间,应携手合作。根据连横著作的《台湾通史》记载,清代嘉庆年间,台湾人柯朝第一次把武夷山的茶苗移到台湾并获得成功。台湾人喝茶的习惯也是从福建传过去的,两岸茶文化一脉相承。1971年,台湾茶叶从外销转内销,这以后才有茶艺文化的发展。为了推动内销,台湾各地都举办了泡茶比赛,选拔茶艺师的选拔。

  “茶艺”一词还是台湾茶人提出的,现已被海峡两岸茶文化界所认同、接受。1977年,以中国民俗学会理事长娄子匡教授为主的一批茶的爱好者,倡议弘扬茶文化,为了恢复弘扬品饮茗茶的民俗,有人提出“茶道”这个词;但是,有人提出“茶道”虽然建立于中国,但已被日本专美于前,如果现在援用“茶道”恐怕引起误会,以为是把日本茶道搬到台湾来;另一个顾虑,是怕“茶道”这个名词过于严肃,中国人对于'道'字是特别敬重的,感觉高高在上的,要人民很快就普遍接受可能不容易。于是提出“茶艺”这个词,经过一番讨论,大家同意才定案。“茶艺”就这么产生了。台湾茶人当初提出“茶艺”是作为“茶道”的同义词、代名词。

  两岸茶艺最大差异在于,台湾的茶艺注重生活美学,有最自然的人文,大陆则往往流于形式,有形无神。台湾茶艺师培养经验丰富,台湾中华茶艺联合促进会成立三十几年来,对于“茶文化生活美学”不余遗力推广。举办过11届“中华茶艺奖”(每2年一届),多次与《日本的茶道》与《韩国的茶礼》相互交流。也是世界华人来台湾学习茶艺文化的最主要推动者。

  对两岸茶艺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情况,马耳他文化中心王彦军主任有一番生动的说法:随着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在推进中外经贸相通的同时,民心相通也成为这一倡议的重要组成部分。此次展览展示的正是在中国得以传承千年的中国传统生活方式,特别是中国的茶文化,展示的是传承千年的健康绿色生活方式,也符合中国当前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需要,更重要的是展示中国东方生活的美学追求和价值取向。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展览的主创和参与表演的成员多来自中国的台湾,由此可以看出,中国传统文化一直根植在这个美丽的宝岛。
 
  这也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植根于两岸同胞内心深处,是两岸同胞的“根”和“魂”。

  (四)两岸合作展望:茶艺文化普及从小做起 

  本次两岸合作演绎,是“两岸携手,走向世界”的鲜活案例。为了让马耳他的贵宾与民众更深刻的体会来自中国的东方生活美学,在静态展览的基础上,邀请到两岸茶艺界的杰出人士现场展示,他们在茶道与茶席方面,不但具有长达一二十年的资历,在诸多的茶相关组织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更在重要的茶席比赛中获得最高的奖项。他们亲自为本次赴马耳他的展览进行的四季茶席设计,带来的茶席不但价值上百万人民币,更是他们依照本次策展的四季节气与茶品,赴各地收集来自大师手做的工艺精品。这几位老师进行茶道、香道与古琴展演,并将邀请有兴趣的当地贵宾与民众进行茶道与香道的体验。他们展现出的是多元包容的中华民族文化,中国人自信优雅的国际形象,这将为境内外与两岸、港澳华人同胞传递一种归属感与使命感。

  这不再只是对两岸的互动与闽台文化上的交流作为和平发展的议题;而是两岸民间人士,企业与政府单位联合起来给予世界一个完整的中华民族形象。一方面在世界人民眼中,展现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另一方面也让生活于他乡的海外华人拥有一种民族的归宿感与一门手艺传承的使命感。虽然此行的商业价值与产出较为局限,然后在文化传播的社会价值上确实相当宏伟。各个国家的相关政府部分也陆续地对于此类活动发出了诚恳的邀请。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