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评论通讯社
首页|头条|焦点|大陆|台湾|港澳|国际|美国|两岸|华人|经济|财经|军情|社会
人物|文萃|图片|文化|娱乐|评论|社评|快评|观察|专论|网评|外电|智库|智囊
专题|专访|专页|周边|诗词|出版|编译|网书|数据|动态|电讯|名家|记者|简介
   2025年1月27日 星期一
设为首页】【加入最爱】【中评邮箱
您的位置:首页 ->> 即时新闻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把握积极财政政策配置格局的深刻变化
http://www.CRNTT.com   2019-05-20 09:08:39


在中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并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的今天,“积极”二字已不再简单等同于“扩张”,而是在原有“扩大内需”意义的基础上,赋予了其“结构调整”的新内涵。
  中评社北京5月20日电/从财政赤字、减税降费、扩大支出这几个主要政策变量观察,今年中国的积极财政政策配置格局呈现出不少令人瞩目的深刻变化。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我们不宜简单套用以往的理论来理解当下的积极财政政策,也不宜简单套用以往的实践来认识当下的积极财政政策,而要立足高质量发展,按照变化了的理念、战略加以理解和认识。

  经济日报发表中国社科院副院长、学部委员高培勇文章表示,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复杂形势,在积极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的语境下,今年中国推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对实现中国今年第一季度经济运行良好开局发挥了基础性和支撑性的作用。

  然而,仔细作一下有关积极财政政策理论和实践的比较分析,就会发现,与我们以往经历的积极财政政策实践有所不同,也与此前人们围绕积极财政政策的主张和建议有所不同,今年中国的积极财政政策配置格局呈现出不少令人瞩目的深刻变化。

  今年的增列赤字和提升赤字率是在稳增长和防风险之间实现平衡的一种结果

  文章分析,今年安排的财政赤字为2.76万亿元,比去年增加3800亿元;赤字率2.8%,比去年提升0.2个百分点。财政赤字的增列和赤字率的提升,显然是基于应对经济下行压力考虑而实施的调控举措。

  不过,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告诉我们,财政扩张的力度并非取决于有无财政赤字,亦非取决于财政赤字总量,而只取决于财政赤字的边际变化。照此理解,以3800亿元的财政赤字增量和0.2个百分点的赤字率提升去对冲经济下行压力,抛开是否足以抵消下行压力之类的问题不说,至少以下两个方面的事实是清晰的:

  其一,对照10年之前和20年之前的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和应对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实践,特别是带有“大水漫灌”特征的强刺激做法,今年的财政赤字增量数字和赤字率提升水平和缓得多。这表明,今年财政赤字的增列和赤字率的提升固然可以视作积极财政政策加力提效的标识,但总体说来,它终归属于有节制的财政扩张、有节制的加力提效。

  其二,对照此前不少人关于较大规模增列财政赤字和较大幅度提升赤字率的主张或建议,特别是对照那些不惜跨越3%赤字率红线的呼吁和论证,今年实际安排的财政赤字增量数额和赤字率提升水平与其有着相当大的距离。这表明,今年财政赤字的增列和赤字率的提升固然体现了积极财政政策加力提效的要求,但总体说来,它终归是在对财政赤字保持足够敬畏条件下的积极财政政策加力提效。

  退一步讲,即便将政府性基金预算项下的那2.15万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一并计算在内,从而算一般公共预算和政府性基金预算的赤字综合账,还是可以发现,按综合口径计算的“实际”赤字率虽然突破了3%,但注意到这实为确保按一般公共预算口径计算的“名义”赤字率不突破3%红线的巧妙安排,体现了以“名义”赤字率的控制来稳定预期、稳住预期的强烈意图。说到底,这种安排终归是有节制的财政扩张思维的结果,终归属于对财政赤字保持足够敬畏思维的反映。

  以有节制的财政扩张、保持对财政赤字足够敬畏的财政扩张来应对复杂严峻的经济下行压力,无疑是今年积极财政政策配置格局的一个突出变化。

  这启示我们,对于今年的财政赤字以及赤字率,要从两个维度来认识:一方面要看到为应对经济下行压力而增列了3800亿元的财政赤字,并提升了0.2个百分点的赤字率;另一方面还要看到,基于防范金融风险的考虑而将财政赤字的增列和赤字率的提升分别控制在了3800亿元和0.2个百分点的水平,并非不计代价、不问成本的增列和提升。换言之,增列赤字和提升赤字率的考量已被置于充分评估当下中国面临的金融风险基础之上,同确保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直接挂钩。如此的安排,实系在稳增长和防风险之间实现平衡的一种结果。

  今年的减税降费是“注重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办法稳需求”的具体体现

  文章指出,今年实施的减税降费规模高达近2万亿元。就规模和力度而言,无疑是空前的。进一步看,倘若深入到今年减税降费的操作层面,还可发现,作为一项旨在应对经济下行压力的举措,其运行机理和行动路线,既有别于我们以往的减税降费实践,也与此前不少人主张或建议的减税降费方案有所不同:

  其一,注意到近2万亿元减税降费所涉及的重头是增值税而非企业所得税,可以说,有别于以往的实践和此前不少人的主张或建议,今年的减税降费,其主要目的是给企业降成本而非扩需求。再注意到增值税的减少主要是通过税率的降低实现的,增值税税率的降低又主要体现在适用于制造业的标准税率上(从16%降至13%),也可以进一步说,今年的减税降费,其主要目的是给实体经济部门而非其他部门降成本。

  其二,注意到近2万亿元减税降费规模与3800亿元财政赤字增量之间的巨大差距,可以说,有别于以往的实践和此前不少人的主张或建议,今年的减税降费,主要不是以增列赤字、增发国债办法来支撑的。再注意到在减税降费的同时,中央财政一般性支出压减5%以上、三公经费再压减3%左右、长期闲置资金一律收回、增加特定金融机构和央企上缴利润以及地方政府主动挖潜、优化支出结构等方面的行动相继推出,也可以进一步说,今年的减税降费,其主要的财源支撑在于“节用裕民”——与削减政府支出相挂钩,以政府的“紧日子”换取企业的“好日子”。

  其三,注意到近2万亿元减税降费系通过税费制度改革而非政策调整的途径加以实施,可以说,有别于以往的实践和此前不少人的主张或建议,今年的减税降费并非临时性的操作,而是立足于长久之计的减和降,系持续有效的行动。再注意到举凡改革行动往往要与既定改革规划相挂钩,循着既定改革方向而展开,也可以进一步说,今年的减税降费,主要不是着眼于熨平经济周期的短期安排,而系立足于解决经济运行中的结构性矛盾、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平稳发展的长期战略。

  以给实体经济降成本为主要目标、以节用裕民为支撑财源和以制度变革为实施途径的减税降费来应对复杂严峻的经济下行压力,显然是今年积极财政政策配置格局的另一个突出变化。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
首页 | 港澳新闻 | 国际时事 | 两岸专区 | 军事聚焦 | 评论世界 | 财经视角 | 文萃大观 | 中评电讯 | 时事专题
关于我们 | 中评动态 | 招聘人才 | 联系方式 | 链接方式 | 中评律师 | 验证记者证 | 免责条款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国评论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