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评论通讯社
首页|头条|焦点|大陆|台湾|港澳|国际|美国|两岸|华人|经济|财经|军情|社会
人物|文萃|图片|文化|娱乐|评论|社评|快评|观察|专论|网评|外电|智库|智囊
专题|专访|专页|周边|诗词|出版|编译|网书|数据|动态|电讯|名家|记者|简介
   2025年2月20日 星期四
设为首页】【加入最爱】【中评邮箱
您的位置:首页 ->> 评论中国专题 ->> 神州瞭望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中国汽车工业加速赶超西方
http://www.CRNTT.com   2019-04-26 11:08:17


资料图:在广西柳州的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员工对准备下线的新能源汽车进行检测。(新华社)
  中评社香港4月26日电/参观中国的汽车工业以及上海车展如同参观一个平行世界。如果英国“本土”汽车业获得大量投资和最先进的技术,那么其现状将发生怎样的改变?一个简单的答案是上汽集团。由于各种偶然因素,该集团最终获得了英国的罗孚(因法律问题重新命名为荣威)和LDV这两个汽车品牌。

  据英国《独立报》网站4月24日报道,这两个著名品牌都曾属于英国莱兰汽车公司,该公司是半世纪前全世界最大的汽车公司之一。按营业额计算,该公司是世界第五大汽车公司,年产汽车超过100万辆。以当时的标准来看,这样的产量是巨大的。

  到本世纪头十年,在经历了可怕的衰落后,莱兰汽车公司已经分崩离析。如今,曾属于其旗下的捷豹路虎成为印度塔塔集团的一员。德国宝马公司在对莱兰汽车公司进行短暂管理后,重新振兴了曾属于该公司旗下的MINI品牌。

  除了留在伯明翰和伦敦的小型工程和设计公司外,该公司其他残存部分如今都属于中国,归上汽集团所有,该集团是负责打理这些“英国”品牌的上汽英国技术中心的母公司。

  这些品牌目前运行良好——但这只会增加外界幸灾乐祸的意味。毕竟,瑞典、德国、法国和意大利都成功通过某种方式在西欧保住了自己国家的冠军企业。英国为什么不行呢?

  上汽集团积极进取,推出了一系列新车型,其中很多车型是由这家中国企业自主研发的。

  现在,上汽集团年产汽车700万辆,年营业额达到1300亿美元,净利润50亿美元。相比之下,整个英国汽车行业年产量只有150万辆,中国人一个月购买的新车数量就相当于英国人一年的购买量。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
首页 | 港澳新闻 | 国际时事 | 两岸专区 | 军事聚焦 | 评论世界 | 财经视角 | 文萃大观 | 中评电讯 | 时事专题
关于我们 | 中评动态 | 招聘人才 | 联系方式 | 链接方式 | 中评律师 | 验证记者证 | 免责条款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国评论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