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评论通讯社
首页|头条|焦点|大陆|台湾|港澳|国际|美国|两岸|华人|经济|财经|军情|社会
人物|文萃|图片|文化|娱乐|评论|社评|快评|观察|专论|网评|外电|智库|智囊
专题|专访|专页|周边|诗词|出版|编译|网书|数据|动态|电讯|名家|记者|简介
   2025年1月27日 星期一
设为首页】【加入最爱】【中评邮箱
您的位置:首页 ->> 即时新闻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面对百年未有之变局 中国经济机遇何在
http://www.CRNTT.com   2019-12-27 09:02:28


 
  增速升与降经济下行压力与希望

  近年来,经济新常态已成为共识,国内经济实际增长率从2011年10%的水平一直降低到了目前的6%左右。而最近,经济学界掀起了一场“保6之争”,多名中国知名经济学家就该不该保“6”展开了一场论战。未来国内经济是否延续下行态势,还是会反弹,还需进一步观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经历了长达30多年的两位数高速增长。过去40年,中央全会提出的发展目标全部提前大幅度超额实现。这两年6%的实际增长速度会否成一个问题?著名人文观察家、资深媒体人秦朔告诉法治周末记者:“很多人都说经济下行,其实这个词本身很不准确,因为中国经济每年规模都在增长,只是增长速度从原来接近两位数下了一个台阶,中国经济本身不存在下行问题。”

  徐洪才也表示,明年实现6%的经济增长速度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都没有问题,但在未来5年甚至更长时间,能否突破中等收入陷阱,达到世界银行所设定的高收入国家的标准(人均1.3万美元左右),挑战会很大。

  “在经济增长目标调低后,地方的经济增长目标也相应调低,这也意味着,我们过去定的目标,是实际增长的下限。我们的经济是有波动的,但每年实际GDP目标却充分接近我们的目标。”复旦大学经济学家院长张军说。

  事实上,近年来,国家正不断强调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供给侧改革。那么,当前这场经济增速之争的焦点在哪儿?

  对此,久颂山河基金公司董事长管金生提出,2019年,中国经济下行,而且基本上已达阶段底部的区间,因此,拥有核心技术的制造业要保持平稳,市场消费也要保持平稳,结构调整更要平稳,特别是直接金融与间接金融调整要保持稳中向好的大趋势。

  祝宪介绍:“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已迅速缩小了与发达国家全要素生产率的差距,但未来进一步缩小的难度可能更大。为缩小这方面的差距,亟需更大程度地推动公平竞争,使市场真正在资源配置中起到决定因素。”

  当然,考量经济增速也需要进一步思考。自十八大后,我国逐步践行新发展理念,那么,目前的突破点在哪儿?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长、首席经济学家管清友认为,要对以往实施的政策进行反思,供给侧改革政策表现正确,但去产能更多偏向于民营企业,导致上游价格居高不下。未来财政政策空间比货币政策的空间要大,专项债的力度也可以更大。

  祝宪赞同上述观点,并补充道:“我国在打破软预算约束,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上真正发挥决定性作用,鼓励良性竞争等方面,都取得了不少成绩。但目前,无条件兜底、财政买单、不接受市场约束、契约精神缺失等传统计划经济思维模式,在一些地方政府中仍然存在。”

  投资生与死

  企业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当前,产业转型、国企改革3.0、互联网经济弯道超车等话题不断升温。对于企业和投资者而言,在充满不确定性的环境中,准确判断是把握时机的前提条件。

  “虽然各国经济增长都放慢了速度,但总体来说,中国企业家20年来所创造的财富,是世界历史上从未见到的。”《胡润百富》董事长兼首席调研员胡润在会上指出,“中国制造业、房地产、IT和金融四大行业的企业家,占据了百富榜单的60%,其中,房地产和制造业排在前两位。”

  对于目前市场需求是否还存在空间、企业投资机遇又在何处的问题,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郑新立表示:“今年我国市场消费和服务总额有可能超过美国,但我们的经济总量只有美国的65.4%。这说明,我们经济宏观效益比美国好,市场是最大的资源,因此,这是具有重大历史意义和全球意义的大事。”

  不过,郑新立也提到风险和挑战仍在增加,有效需求不足已成为主要问题。“我国居民目前消费增速,正处于由生存型消费向发展型消费、享受型消费的升级过程中,但客观而言,教育、医疗、文化等消费仍满足不了需求,因此,我国扩大消费还有很大空间。”

  在郑新立看来,2020年,中国经济增长最大的潜能来自于乡村振兴。徐洪才对此表示认同,并进一步指出,中国的一大机遇就是城乡要素双向流动、融合发展。过去的“热岛效应”把农村有效资源吸干了,未来要形成回流机制,推动农业的现代化,摆脱小农经济、过度依赖补贴模式,从而局部解放6亿农民,带动消费投资进一步扩大。

  此外,会上诸多专家认为增长点还有很多。前海开源基金董事总经理杨德龙告诉法治周末记者,未来10年是中国股市的黄金10年,当前只是牛市初期,还没有形成明显的赚钱效应,还没有大量人进入股市通过资本市场增值。

  来源:法治周末  作者:于伟力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
首页 | 港澳新闻 | 国际时事 | 两岸专区 | 军事聚焦 | 评论世界 | 财经视角 | 文萃大观 | 中评电讯 | 时事专题
关于我们 | 中评动态 | 招聘人才 | 联系方式 | 链接方式 | 中评律师 | 验证记者证 | 免责条款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国评论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