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评论通讯社
首页|头条|焦点|大陆|台湾|港澳|国际|美国|两岸|华人|经济|财经|军情|社会
人物|文萃|图片|文化|娱乐|评论|社评|快评|观察|专论|网评|外电|智库|智囊
专题|专访|专页|周边|诗词|出版|编译|网书|数据|动态|电讯|名家|记者|简介
   2025年1月28日 星期二
设为首页】【加入最爱】【中评邮箱
您的位置:首页 ->> 即时新闻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财政赤字货币化:弊远大于利
http://www.CRNTT.com   2020-05-21 07:32:03


 
  另外,也有观点说,政府债务一直是延续,并没有还清,就是财政赤字已经货币化了。我觉得这个讨论把赤字货币化的概念换掉了,我们讨论的是央行直接印钱买国债这个问题。现在所有国家都有政府债务,都没有还清,但不能说所有国家都一直在搞财政赤字货币化。

  《金融时报》记者:在本轮经济救助中,欧美等发达国家普遍采取了央行直接进入一级市场购买国债,以配合财政政策进行全面扩张的措施。这是否意味着中国也应采取这样的措施?一些分析认为财政赤字货币化不一定带来通胀,您怎么看?

  汪涛:这个论据最值得商榷,也最难以信服。实际上,其他国家赤字货币化是在信用市场已经遇到了非常大的挑战、流动性出现了问题之后,在无路可走的情况下没有办法的办法。这并不是一个可以随便使用的、没有后遗症的工具。

  美国的信用市场在3月份以来出现了非常大的问题,流动性枯竭,市场信心不足,产品无法定价,没有交易。在这个时候,美联储为了化解信用市场的危机,出台了超常规的量化宽松政策,并且决定由美联储购买政府债务,推行财政赤字货币化。

  美国采取了赤字货币化的手段,似乎美联储也并不担心负面影响,原因是美国是储备货币国家,全世界对美元的信心、对美联储的信心是很难被挑战的。

  中国其实没有走到信用市场流动性严重缺乏、没有人愿意购买国债的程度,完全可以用通常的市场机制来解决赤字融资的问题,不需要搞财政赤字货币化。

  事实上,居民、金融机构其实有大量的对高质量利率债、国债的需求,由市场为赤字融资可以提供更多的理财和资产管理产品。

  所以,我们没有到不得不考虑财政赤字货币化的时候。而且,考虑到财政赤字货币化弊大于利,有的危害甚至是长期难以恢复的,打破了我们好不容易建立的现代财政制度和现代货币制度之间相互独立又互相配合的机制,会因小失大。

  关于赤字货币化是否带来通胀的问题,其实不是我们争论的主要问题。因为通胀与赤字大小有关,与如何为赤字融资本身没太大关系(当然,赤字货币化可能动摇信心因而增加通胀预期),但这不是争论的核心问题。我们的争论点其实非常狭窄——中央银行需不需要、应不应该直接购买国债?不需要,弊大于利。

  《金融时报》记者:关于今年特别国债的发行规模,您有什么建议?

  汪涛:特别国债是特殊时期用于抗疫的。在这个时期财政收入大幅下降,同时需要更多财政支出,财政赤字要扩大,考虑到地方政府债务负担也比较重,所以中央政府可以多发特别国债,我建议规模在两万亿元左右。特别国债一方面可以用于弥补中央一般财政预算缺口;另一方面可以用于扩大政府性融资担保基金的资本金,从而支持银行扩大对中小企业的融资,还有一小部分也可以用于一些有收益的项目。

  来源:金融时报  作者:李国辉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
首页 | 港澳新闻 | 国际时事 | 两岸专区 | 军事聚焦 | 评论世界 | 财经视角 | 文萃大观 | 中评电讯 | 时事专题
关于我们 | 中评动态 | 招聘人才 | 联系方式 | 链接方式 | 中评律师 | 验证记者证 | 免责条款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国评论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