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评论通讯社
首页|头条|焦点|大陆|台湾|港澳|国际|美国|两岸|华人|经济|财经|军情|社会
人物|文萃|图片|文化|娱乐|评论|社评|快评|观察|专论|网评|外电|智库|智囊
专题|专访|专页|周边|诗词|出版|编译|网书|数据|动态|电讯|名家|记者|简介
   2025年2月19日 星期三
设为首页】【加入最爱】【中评邮箱
您的位置:首页 ->> 即时新闻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两岸青年跨界“务农” 收获“斜杠生活”
http://www.CRNTT.com   2020-04-23 14:31:45


 
  地处成都市双流区黄水镇的这片田园,是她的理想之地。

  首先是位置。“这很重要,它应该在近郊。”按照庄慈芯的设想,农场要发挥的主要作用之一,是示范与参照,让城市人明白,除了鳞次栉比的钢筋水泥外,田园生活可以是什么模样。“近,为了方便从城市到这里;远,为了保证乡村风貌。”

  接下来是土地。庄慈芯的目标明确,要做的是有机农业。眼前这片约200亩的土地,进入她的视线前,已经完成近7年的土壤改良与休养生息。

  庄慈芯正式从城市步入乡村。初来乍到时,肩挑中国政法大学国际经济法博士、西班牙外交学院国际关系与外交学硕士、英国白金汉大学国际法本科和硕士学历的她,幷没有占据上风。精通的多种语言,在乡民间没用;从多个国家积累来的丰富阅历,在春耕秋收时也毫无优势。

  反倒是三十余载的城市生长,让她意识到,恶补空白的乡村生活,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播种,养护,收割,这些辛苦,是要自己去体会的。”有过晒痕,有过割伤,有过破皮、水泡的种种之后,她对“靠天吃饭”有了深刻的理解。“雨水、天干、严寒……对农作物都有影响。”

  “面前的这一片主要就会实现各种各样的综合功能,家禽家畜的养殖,蔬菜种植,基本上都在这一片。”站在田埂上,庄慈芯细数农场的点滴,她表示农场不仅可以种下“田园梦”,还能“种”出“农业+”的更多风景。“马路对面是正在打造的二期项目,主要种植水稻。我们还欢迎当地农户加入,幷提供生态种养殖理念和技术的培养,面向学校、家庭等提供农事及国学教育相结合的体验教学等。”她希望农场能成为有机农业示范地,将台湾的精耕农业运用到乡村振兴中。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
首页 | 港澳新闻 | 国际时事 | 两岸专区 | 军事聚焦 | 评论世界 | 财经视角 | 文萃大观 | 中评电讯 | 时事专题
关于我们 | 中评动态 | 招聘人才 | 联系方式 | 链接方式 | 中评律师 | 验证记者证 | 免责条款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国评论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