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年台湾九合一选举后,两岸城市交流有了新的发展。 |
中评社╱题:两岸县市经济交流合作的外溢政治、社会、文化效应引导与管理 作者:陈丽丽(漳州),闽南师范大学两岸一家亲研究院执行院长、首席专家、教授;任智颖(漳州),闽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
回顾与总结两岸县市经济合作及其外溢政治、文化和社会效应,并对溢出渠道和溢出效应进行引导和管理,积极推动两岸经济或技术等功能性领域交流合作与两岸政治、社会、文化等互信与交流合作协同发展,应成为两岸县市交流合作的主线、原则与基本要求。
在大陆主导与积极推动下,两岸经济交流合作持续深化并呈现出外溢理论所揭示的一般规律性,在取得巨大两岸经济交流合作成效的同时外溢出的政治、文化和社会效应亦已日趋显现,成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重要基础与推动力,但是,期间可供发掘和修正的空间依然巨大,存在的困难与问题依然很多。
2018年台湾“九合一”选举让台湾16县市有望与大陆各省市加快开启县市交流的步伐,台湾基层民意代表对深化两岸经济交流的一般性诉求十分强烈,但是,台湾社会依然普遍存在的两岸交流合作“政经分离”现象表明,推动台湾社会基层民众从普遍的“经济觉悟”到“政治觉醒”依然任重道远。 2019年1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大会上,在祖国被分隔70年,和平统一政策确立40年的这一历史性时刻,发表了《为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祖国和平统一而努力奋斗》的重要讲话,讲话中更进一步提出了系列“深化两岸融合发展,夯实和平统一基础”的新举措,指出“我们要积极推进两岸经济合作制度化,打造两岸共同市场,为发展增动力,为合作添活力,壮大中华民族经济”, “两岸要应通尽通,提升经贸合作畅通、基础设施联通、能源资源互通、行业标准共通,可以率先实现金门、马祖同福建沿海地区通水、通电、通气、通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要推动两岸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合作,社会保障和公共资源分享,支持两岸邻近或条件相当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习总书记对深化两岸交流合作提出新要求,再次强调两岸交流合作目标是推动两岸融合发展引向深入,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进入新时代助力。
一、两岸县市经济交流合作现况分析
(一)两岸实现全面、直接与双向的“三通”常态化
2008年12月15日,海峡两岸正式实现了全面、直接与双向的“三通”常态化。两岸之间的直接“三通”来之不易,期间经历了“春节包机”、“四节(春节、清明、端午与中秋)包机”、“周末包机”、“常态化包机”、全面直航,搭乘人员由最初台商到台干、普通台胞、大陆赴台游客等持有效证件的一般大众,两岸民间往来持续热络。两岸直接“三通”常态化的实现为两岸各方面交流合作提供了重要保障。
(二)两岸经济交流合作日趋深入化,两岸县市彼此经济依存度越来越高
40年来,两岸经济交流合作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持续深化。1980年7月,台商张诏光在漳州诏安创办了“诏正水产养殖有限公司”,成为大陆第一家有注册登记的台资农业企业,逐步实现从南向到西进海外投资布局调整。40年来,台商大陆投资由小到大、由沿海到内地、由南到北抱团发展,在大陆形成以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地区为重点的大陆东部沿海向西呈逐渐减弱的梯度分布,经历了由传统的制造业为主转移到以高科技产业为主的投资形态变化,创造了“台商发展奇迹”。依大陆统计,1989年,台商对大陆投资项目计540个,协定金额5. 5亿美元,实际利用台资1. 5亿美元,相当于前几年之和。经过多年的发展,台商投资稳步增长,2018年共批准台商投资项目4911个,同比增长41.8%。。
大陆持续深化两岸经济合作和各项交流,两岸经贸联系越来越密切。2018年两岸贸易往来再创历史新高,全年贸易额为2262亿美元,同比增长13.2%。截至2018年底,大陆累计批准台资项目107190个,占实际使用外资项目总数的11.2%。1987-2018年两岸贸易总量增长了120多倍。1990年大陆是台湾第9大交易伙伴,第5大出口市场,第20大进口市场,到目前大陆发展成为台湾第1大贸易伙伴、第1大出口市场、第1大进口市场、第1大贸易顺差来源地,两岸市场相互依存度持续上升。两岸彼此经济依存度越来越高,开始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经贸交流与合作格局,两岸经贸关系进入一个全面交流合作的新时代。
两岸各领域交流交往持续扩大深化,更多台湾同胞来大陆就业、创业、学习、生活。大陆心系广大台湾同胞利益福祉,推出一系列惠及广大台湾同胞的政策措施。2018年2月出台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31条措施”,台湾居民居住证的制发与推广,台湾居民就业许可证的取消,向金门供水等一些列新举措的推行,主动创造条件与平台为台胞台企提供同等待遇,分享大陆发展机遇。截至2019年2月,随着24个省区市及所辖市县共65个地方推出具体落实举措,已经有2000多家台资企业享受高新技术企业等各类税收优惠,100多家台企获得工业转型升级、绿色制造、智慧制造等专项资金的支持,一批优质台企中标若干大型政府采购项目,800多名台胞考取大陆诸多热门行业职业资格,100多名台胞获得各类荣誉称号。海峡两岸青年就业创业基地和示范点2018年又新增23个、累计达到76个,共入驻或服务台企及团队约2000个,逾万名台湾青年在此逐梦、圆梦。各类企事业单位今年共为台湾青年提供超过了2.5万个就业实习机会。台商大陆县市区投资格局发生巨大变化,创造了诸多“台商发展奇迹”。
(三)具公权力性质的不同性质与层级的经济合作机制化与平台,但受岛内政治因素干扰与影响,处于全面中断中
两岸县市经济交流合作促进了不同的合作平台、合作机制、合作模式以及不同程度的沟通协商机制的探索与创建,签署了包括通航、通邮、金融等23个协议。2016年5月,民进党上台执政后,两岸关系形势逆转,具公权力性质的两岸经济合作机制与平台运行受到重大影响而处于全面中断中,两岸地方县市沟通交流成为连接两岸的重要纽带,扩大两岸地方县市经济交流合作成为台湾民众的共同诉求。
二、两岸县市经济交流合作特征及其外溢效应分析
两岸关系和平发展40年来,两岸各方面交流与合作成果丰硕,呈现出刚性两岸互动交流的“趋势性”特征、对两岸互动交流的“人民主体性”本质的重要性的认知日益明确,两岸互动交流的“人民主体性”本质特征日益显现。但是,两岸交流合作所产生的积极性和消极性双重影响并存,交流的“不平衡性”始终存在,政治因素不断制约两岸交流深化,两岸社会间矛盾日益显现,两岸交流热络但交心不足等。
(一)两岸经济交流合作的刚性需求“趋势性”特征明显
30多年来,两岸县市经济交流合作的发展态势不可阻挡,更不可逆转,外溢效应明显,带动两岸政治、文化、教育、社会等各方面交流沟通的速度、进度与广度空前扩展,其深度与力度也是前所未有。
(二)两岸县市经济交流合作本质的“人民主体性”特征日益显现
两岸关系说到底,就是两岸人民之间的关系,40年来,两岸关系中人员交流的特征日益显现;同时,交流成果也为两岸民众所享有,这是两岸交流富有生命力的原因所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