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评论通讯社
首页|头条|焦点|大陆|台湾|港澳|国际|美国|两岸|华人|经济|财经|军情|社会
人物|文萃|图片|文化|娱乐|评论|社评|快评|观察|专论|网评|外电|智库|智囊
专题|专访|专页|周边|诗词|出版|编译|网书|数据|动态|电讯|名家|记者|简介
   2025年2月16日 星期日
设为首页】【加入最爱】【中评邮箱
您的位置:首页 ->> 即时新闻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贸易战:殷鉴不远,来者可追
http://www.CRNTT.com   2018-09-21 10:09:08


 
  同样在今年秋天,前世界银行行长佐利克来到北京。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这位曾经提出中国应是“负责任利益攸关方”的政治家对来宾们说,应从历史中学习管理中美关系。不相互威胁、不让摩擦升级,绝对避免对抗,寻找双方的共同点。“过去40年,中美之间的合作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益处,双方应该相互尊重。我想这对我们来说是非常明智的。”

  是的,从历史中学习管理中美关系。英国历史学家爱德华·卡尔说过,我们只有根据现在,才能理解过去;也只有借助过去,才能理解现在。中国古语说: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使人能够理解过去的社会,使人能够增加把握当今社会的力量,便是历史的双重价值。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徐建炜和李志龙在研究1930年美国通过《斯穆特-霍利关税法案》这段历史时发现,当时很少有人预料到,这将是一场绵延十年之久的贸易战的开端,并让此后的大萧条雪上加霜。尽管这一法案遭到了经济学家们的联名反对,但是贸易保护主义的逻辑显然更加符合政客的直觉。

  贸易战的背后是一个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思潮,在这股思潮退去之前,贸易战很难真正结束,这中间还将伴随受惠于贸易战的利益集团的推波助澜。

  大萧条结束半个多世纪后,一场席卷全球的金融海啸来临。今年适逢金融危机十周年,回望历史,当美国次贷危机已现端倪的时候,多数人认为这只是美国的事,甚至与实体经济无关。等到回过神来,世界已经不同,一场血雨腥风的风暴从华尔街蔓延到全球。为了应对危机,美国和世界主要经济体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紧急救助、加强监管,推动经济从虚拟向实体回归。美国花了将近十年的时间才完成调整,而世界经济在此后多年里一直在复苏和“新平庸”之间兜兜转转。在历史的大背景下,危机除了改变个人的生活轨迹之外,没有国家可以置身事外。

  忘记过去,就意味着一切可能还会再来一次。

  金融危机让中国意识到,这么庞大的经济体不能光靠出口来拉动。经过十年的调整,中国对出口依赖度已经从2007年的接近70%下降到10%左右。据清华大学教授魏杰测算,贸易摩擦升级对中国经济增长影响为0.2到0.5个百分点,最大影响就是0.5个百分点,我们实际上还承受得起。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
首页 | 港澳新闻 | 国际时事 | 两岸专区 | 军事聚焦 | 评论世界 | 财经视角 | 文萃大观 | 中评电讯 | 时事专题
关于我们 | 中评动态 | 招聘人才 | 联系方式 | 链接方式 | 中评律师 | 验证记者证 | 免责条款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国评论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