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评论通讯社
首页|头条|焦点|大陆|台湾|港澳|国际|美国|两岸|华人|经济|财经|军情|社会
人物|文萃|图片|文化|娱乐|评论|社评|快评|观察|专论|网评|外电|智库|智囊
专题|专访|专页|周边|诗词|出版|编译|网书|数据|动态|电讯|名家|记者|简介
   2025年1月19日 星期日
设为首页】【加入最爱】【中评邮箱
您的位置:首页 ->> 即时新闻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 
新能源汽车呼唤更多创新
http://www.CRNTT.com   2020-08-27 15:31:32


 

  “从技术的角度来说,换电模式的推广并不存在明显瓶颈,归根结底还是要考虑经济上是否划算。”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汽车研究所所长陈全世指出,只有把这本经济账算清楚,车电分离模式才能跨过盈利门槛。

  “大规模部署换电站确实是一个比较辛苦的工作,既要找到合适的场地,也得协调很多方方面面。”李斌告诉记者,截至目前蔚来已获得换电相关专利超过1200项,在全国范围内已建成换电站143座,累计为用户完成换电服务超过80万次。

  在李斌看来,实现车电分离需要满足四大先决条件:可换电电车辆设计、换电运营服务体系、政策支持车电产权分离、独立的电池资产公司。

  他表示,Better Place的失败留下了三条经验教训:不能以加油站的方式去做换电、不能把换电和充电对立起来、各品牌的车型统一电池包规格并非易事。“当然,别人失败了不代表我们做不成。如果别人失败了我们就不去做,那这个行业永远没有创新。”

  搭上“新基建”的东风:释放内需更具想象空间

  随着蔚来、北汽新能源、中汽中心等牵头起草的GB/T《电动汽车换电安全要求》推荐性国家标准的审核通过,新能源汽车的电池兼容性得到了进一步增强。事实上,换电模式之所以受到越来越多企业的青睐,不仅因为其便利性,还与它背后隐藏的巨大想象空间有关。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
首页 | 港澳新闻 | 国际时事 | 两岸专区 | 军事聚焦 | 评论世界 | 财经视角 | 文萃大观 | 中评电讯 | 时事专题
关于我们 | 中评动态 | 招聘人才 | 联系方式 | 链接方式 | 中评律师 | 验证记者证 | 免责条款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国评论通讯社